中醫(yī)古籍
  • 百部湯

    《圣濟總錄》卷二十四:百部湯處方

    百部1兩,款冬花半兩,紫菀(去苗土)半兩,五味子半兩,人參半兩,半夏(湯洗7遍,炒)半兩,前胡(去蘆頭)半兩,麻黃(去根節(jié),湯煮掠去沫,焙)半兩,桂(去粗皮)半兩,杏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,炒)3分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粗末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傷寒咳嗽痰涕多,不思食味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加生姜1分(拍碎),大棗3個(掰破),同煎至8分,去滓,食后溫服。

    摘錄《圣濟總錄》卷二十四《外臺》卷九引《古今錄驗》:百部湯處方

    百部半兩,生姜半斤,細辛3兩,貝母3兩,甘草2兩(炙),杏仁4兩(去皮尖雙仁者),紫菀3兩,桂心2兩,白術(shù)2兩,麻黃6兩(去節(jié)),五倍子2兩。

    制法

    上切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咳,晝夜不得眠,兩眼突出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以水1斗2升,煮取3升,分3服。

    注意

    忌桃、李、雀肉、海藻、菘菜、生菜。

    摘錄《外臺》卷九引《古今錄驗》《圣濟總錄》卷一六四:百部湯處方

    百部、款冬花、紫菀(去苗土)、貝母(去心)、知母(焙)、白薇、杏仁(去皮尖雙仁,炒)各等分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粗末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產(chǎn)后咳嗽,痰壅煩悶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7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    摘錄《圣濟總錄》卷一六四《慈幼新書》卷二:百部湯處方

    白薇、紫菀、百部、玄參、麥冬、甘草、五味子、大力子、白芥子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喉癬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水煎服。

    摘錄《慈幼新書》卷二《麻科活人》卷四:百部湯處方

    地骨皮、麥冬、天冬、知母、玄參、瓜萎仁、百部根、百合、地茄根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肺癰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水煎服。

    摘錄《麻科活人》卷四《本草匯言》卷六:百部湯處方

    百部3錢,薏苡仁3錢,百合3錢,麥門冬3錢,桑白皮1錢5分,白茯苓1錢5分,沙參1錢5分,黃耆1錢5分,地骨皮1錢5分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久嗽不已,咳吐痰涎,重亡津液,漸成肺痿,下午發(fā)熱,鼻塞項強,胸脅脹滿,臥則偏左其嗽少止,偏右嗽必連發(fā),甚則喘急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水煎服。

    摘錄《本草匯言》卷六《女科指掌》卷五:百部湯處方

    百部、桔梗、茯苓、百合、桑白皮、甘草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產(chǎn)后咳嗽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水煎服。

    摘錄《女科指掌》卷五
更多中藥材
  • 處方赤石脂1兩,天冬1兩,麥冬1兩,生地1兩,熟地1兩,紫梢花1兩,蛇床子1兩,鹿茸1兩,谷精草1兩,防風(fēng)1兩,元參1兩,厚樸1兩,虎骨1兩,菟絲子1兩,木香1兩,母丁香1錢5分,肉桂1錢5分,川斷1錢5分,赤芍1錢5分,黃耆1錢5分,肉蓯......
  • 處方白亮魚膠8兩(切作短塊,用牡蠣8兩炭火煅過,研末同炒。須炒得不可焦黑,黃色為度,去末用膠),熟地黃4兩,山藥3兩,人參2兩(虛甚加1兩),沙苑蒺藜8兩(酒洗,去衣,竹刀切開,去白膜),白茯苓4兩(去皮,切片,入乳拌曬3次),牛膝3兩(去......
  • 別名石二、十號節(jié)象方處方郁金1錢,細辛3兩,降香3錢,荊芥4錢。制法上為末。功能主治痧脹。絞腸痧。心腹絞切大痛,或如板硬,或如繩轉(zhuǎn),或如筋吊;或如錐刺,或如刀刮,痛極難忍。輕者亦微微絞痛,脹悶非常。用法用量石二(《痧癥全書》卷下)、十號節(jié)象......
  • 處方當(dāng)歸4兩,黨參1兩,香附1兩,川芎1兩,延胡1兩,蘇木1兩,白術(shù)1兩,蒲黃1兩,桃仁1兩,醋大黃1兩,紅花1兩,熟地1兩,茯苓1兩,烏藥1兩,川烏1兩,牛膝5錢,地榆炭5錢,山萸肉5錢,金毛狗脊5錢,蒼術(shù)5錢,首烏5錢,酒炒白芍5錢,炒......
  • 處方羌活2兩,藁本2兩,防風(fēng)2兩,肉桂(夏勿用,秋冬用)3兩,白術(shù)(土炒)3兩,當(dāng)歸3兩,黃耆(炙)3兩,柴胡3兩,人參1兩,熟地1兩,川芎1兩,細辛6錢,白芍(炒)5錢,紅花5錢,獨活2兩半,附子(炮,去皮臍)2兩半,甘草(炙)2兩半,桃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