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霍亂脫證

    【病人基本資料】

    遼寧寇姓媼,年過六旬,得霍亂脫證。

    【病因】

    孟秋下旬染霍亂,經醫(yī)數人調治兩日,病勢垂危。

    【證候】

    其證從前吐瀉交作,至此吐瀉全無。奄奄一息,昏昏似睡,肢體甚涼,六脈全無。詢之猶略能言語,惟覺心中發(fā)熱難受。

    【診斷】

    此證雖身涼脈閉,而心中自覺發(fā)熱,仍當以熱論。其所以身涼脈閉者,因霍亂之毒菌竄入心臟,致心臟行血之機關將停,血脈不達于周身,所以內雖蘊熱而仍身涼脈閉也。此當用藥消其毒菌,清其內熱,并以助心房之跳動,雖危險仍可挽回。

    【處方】

    鏡面朱砂(錢半)粉甘草(一錢細面)冰片(三分)薄荷冰(二分)共研細末,分作三次服,病急者四十分鐘服一次,病緩者一點鐘服一次,開水送下。

    【復診】

    將藥末分三次服完,心熱與難受皆愈強半。而脈猶不出,身仍發(fā)涼,知其年過花甲,吐瀉兩日,未進飲食,其血衰憊已極,所以不能鼓脈外出以溫暖于周身。

    【處方】

    野臺參(一兩)生懷地黃(一兩)生懷山藥(一兩)凈萸肉(八錢)甘草(三錢蜜炙)煎湯兩大盅,分兩次溫服。

    【方解】

    方中之義,用臺參以回陽,生懷地黃以滋陰,萸肉以斂肝之脫(此證吐瀉之始,肝木助邪侮土、至吐瀉之極,而肝氣轉先脫),炙甘草以和中氣之漓。至于生山藥其味甘性溫,可助臺參回陽,其汁漿稠潤又可助地黃滋陰。且此證胃中毫無谷氣,又可惜之以培養(yǎng)脾胃,俾脾胃運化諸藥有力也。

    【效果】

    將藥兩次服完,脈出周身亦熱,惟自覺心中余火未清,知其陰分猶虧不能潛陽也。又用玄參、沙參、生山藥各六錢,煎湯服下,病遂全愈。

更多中藥材
  • 王兵 中國中醫(yī)科學院“風為百病之長”源自《黃帝內經》,《素問·風論》曰:“風者,百病之長也,至其變化乃生他病也?!蓖醣⒃唬骸伴L,先也,先百病而有也?!薄端貑枴す强照摗芬嘣唬骸帮L者,百病之始也?!蓖飧辛L淫為始,風邪為外感疾病初起的主要......
  • 何錢 貴州省江口縣人民醫(yī)院五苓散出《傷寒論》,原書將澤瀉、豬苓、茯苓、白術、桂枝搗為散,以白飲和服方寸匕,日三服,多飲暖水,汗出愈,如法將息?,F(xiàn)代多做散劑吞服,每服3~6克,或作湯劑水煎服。小兒可根據體重、病情等控制劑量,但一般不宜過輕。貴......
  • 孫國印 孫君山 湖北省十堰市鄭家溝社區(qū)衛(wèi)生服務站李某某,男,36歲。2010年5月20日初診。耳鳴,耳聾2周,伴頭暈目糊,口苦咽干,五心煩熱,易怒,舌苔黃膩,脈細數。此乃肝腎陰虛,肝膽火盛,熱擾清竅所致,治療宜清少陽郁熱,滋陰鎮(zhèn)下并用。處方......
  • 李蒙 湖北中醫(yī)藥大學筆者跟隨戴天木教授坐診,深有感觸,現(xiàn)摘錄其用經方時方合用成功治愈頸淋巴結結核一例,以饗同道。王某,女,61歲,2010年5月4日初診。自述右頸至鎖骨上腫脹不適一月余。一月前發(fā)現(xiàn)右頸至鎖骨上有一串珠樣腫塊,約5cm×3cm......
  • 梁曉春 北京協(xié)和醫(yī)院中醫(yī)學對糖尿病(消渴?。┑恼J識歷史悠久,源遠流長。“消渴”病名及病因病機的理論首見于春秋戰(zhàn)國時期的《黃帝內經》;消渴病的準確定義出自《古今錄驗方》;辨證論治形成于《金匱要略》;證候分類始于《諸病源候論》;三消分治始于唐宋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