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瘰疬丸

    《瘍醫(yī)大全》卷十八:瘰疬丸處方

    牡蠣(煅)元參(炒)各150克 土茯苓(炒)75克

    制法

    上藥于端午日共磨細(xì),用酒打面糊為丸,如綠豆大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治瘰疬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患在上身,每清晨酒下7.5克,晚上6克,患在下身,早服6克,晚服7.5克,自然漸消。

    摘錄《瘍醫(yī)大全》卷十八《廣筆記》卷三:瘰疬丸處方

    貝母(去心)2兩,天花粉1兩5錢,玄參1兩5錢,甘草1兩5錢,斑蝥(米炒,去頭足,聽(tīng)用),肥皂2斤(每一肥皂去核,入斑蝥4個(gè),線縛,蒸,取出,去斑蝥并肥皂皮筋),凈肉10兩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末,共搗泥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瘰疬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服1錢,白滾湯送下。服后腹疼,勿慮,此藥力追毒之故。

    摘錄《廣筆記》卷三《外科十三方考》:瘰疬丸處方

    臭牡丹(全株)。

    制法

    研末為丸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瘰疬不論已潰未潰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服2錢,夏枯草煎湯送下,日3次。約4-5日略可見(jiàn)效,輕者1月,重者3月,即可痊愈。

    摘錄《外科十三方考》
更多中藥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