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姜黃丸

    《圣惠》卷七十一:姜黃丸處方

    姜黃3分,牡丹半兩,赤芍藥半兩,桂心3分,芫花1分(醋拌炒干),當歸半兩(銼,微炒),鱉甲1兩(涂醋炙令黃,去裙襕),琥珀半兩,延胡索半兩,鬼箭羽半兩,木香半兩,硇砂半兩,凌霄花半兩,京三棱3分(微炮,銼),水蛭1分(炙炒令微黃),虻蟲1分(炒令微黃,去翅足),川大黃1分(銼碎,微炒),干漆3分(搗碎,炒令煙出)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婦人虛冷,血氣積聚,心腹妨悶,月候久不通,少思飲食,四肢羸瘦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7丸,食前以溫酒送下。

    摘錄《圣惠》卷七十一《圣惠》卷七十九:姜黃丸處方

    姜黃1兩,當歸1兩(銼,微炒),熟干地黃1兩,牡丹1兩,厚樸1兩(去粗皮,涂生姜汁炙令香熟),肉桂1兩(去粗皮),芎1兩,續(xù)斷1兩,木香3分,桃仁1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白術(shù)1兩,羚羊角屑1分,赤芍藥3分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產(chǎn)后虛羸不足,胸中氣短,腹內(nèi)緊急,腰背疼痛,月水不調(diào),煩渴,四肢無力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服30丸,食前以溫酒送下。

    摘錄《圣惠》卷七十九《雞峰》卷十二:姜黃丸處方

    縮砂1兩,草豆蔻1兩,蓽澄茄1兩,橘皮1兩,青皮1兩,姜黃1兩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細末,水煮面糊為丸,如豌豆大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消食和胃。主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服20丸,生姜湯送下,不拘時候。

    摘錄《雞峰》卷十二《雞峰》卷十六:姜黃丸處方

    干姜黃4兩,干姜2兩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末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妊娠漏胞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服方寸匕,空心食前酒調(diào)下,1日2次。

    摘錄《雞峰》卷十六《古今醫(yī)鑒》卷九:姜黃丸別名

    二味消毒丸

    處方

    僵蠶1兩,大黃2兩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末,姜汁為丸,如彈子大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頭面腫大疼痛并喉庳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二味消毒丸(《杏苑》卷三)。

    摘錄《古今醫(yī)鑒》卷九
更多中藥材
  • 處方熟地5兩,人參1兩5錢,黃耆(蜜炙)3錢,龍齒(煅)3錢,遠志1兩5錢,桂心1兩5錢,茯神2兩(去木),炙草1兩,當歸3兩。制法上為散。功能主治悸病脈弦澀者。用法用量水煎5錢,去滓溫服。各家論述熟地補腎水以上交乎心,人參補心氣以下交乎腎......
  • 處方犀角(鎊)半兩,車前子半兩,白茯苓(去黑皮)半兩,人參半兩,雄黃(研)1兩。制法上為末;取桃白皮10兩、桃符10兩,水3升,煎1升,去滓,煎成膏,和前藥為丸,如麻子大。功能主治小兒客忤。用法用量每服3丸,桃柳湯送下。摘錄《圣濟總錄》卷一......
  • 《傅青主女科·產(chǎn)后編》卷上:安神生化湯處方川芎3克 柏子仁3克 人參3~6克 當歸6~9克 茯神6克 桃仁12粒 黑姜1.2克 炙草1.2克 益智仁2,4克(炒)陳皮0.9克功能主治婦人產(chǎn)后,塊痛未止,妄言妄見。用法用量加大棗,水煎服。摘錄......
  • 處方柴胡、人參、麥門冬、知母、五味子、竹茹、茯苓、遠志、生地黃、當歸、甘草、黃連(姜炒)。功能主治傷寒虛煩,心悸微熱,四肢無力體倦;又治傷寒6-7日,別無刑g癥候,昏沉不知人事,六脈俱靜者,無脈欲出汗者。用法用量加生姜、大棗,水煎服。摘錄《......
  • 處方朱砂2錢,全蝎1錢,人參1錢,白茯苓1錢,天麻1錢,附子(炮)1錢,川芎1錢,乳香1錢,麝香1字,坯子半錢(一方加琥珀)。制法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雞頭子大。功能主治小兒心虛多驚,恍惚不寧,腹痛便青;及吐瀉之后,欲生慢驚。用法用量每服1丸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