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羅漢果葉

    《中藥大辭典》:羅漢果葉拼音注音Luó Hàn Guǒ Yè出處

    廣西

    來源

    為葫蘆科植物羅漢果葉片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治頑癬,癰腫。

    復(fù)方

    ①治頑癬:羅漢果葉搗爛敷局部。

    ②治背癰:羅漢果葉、甘子葉、老虎耳。搗爛,煨熱敷。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羅漢果葉拼音注音Luó Hàn Guǒ Yè英文名Leaf of Grosvenor Momordica出處

    出自《廣西藥植名錄》。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葫蘆科植物羅漢果的葉。

    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Siraitia grosuenorii (Swi-ngle) C. Jeffrey ex Lu et Z. Y. Zhang

    采收和儲(chǔ)藏:夏季采收;鮮用或曬干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多年生攀援草本。具肥大的塊根,紡錘形或近球形。莖稍粗壯,有棱溝,初被黃褐色柔毛和黑色疣狀腺鱗,后毛漸脫攻或變的無毛。葉柄長3-10cm,被同枝條一樣的毛被和腺鱗;葉片膜質(zhì),卵狀心形、三角狀卵或闊卵狀心形,長12-23cm,,寬5-17cm,先端漸尖或長漸尖,邊緣微波狀,由于小脈伸出而具小齒,有緣毛,一面綠色,被稀疏柔毛和黑色疣狀腺鱗,老后逐漸脫落變近無毛,下面淡綠色,被短毛和混生黑色疣狀腺鱗,老后漸脫落。鄭須稍粗壯,初時(shí)被短柔毛,后漸變無毛,2歧,在分叉點(diǎn)上下面時(shí)旋卷。雌雄異株;雄花序總狀,6-10朵花生于花序軸上部,也具有短柔毛和黑色疣狀腺鱗,花梗細(xì),花萼筒釧狀,喉部常具有3枚長圓形的膜質(zhì)鱗片,花萼裂片5,三角形,先端鉆狀尾尖,具3脈,脈稍隆起,花冠黃色,被黑色腺點(diǎn),裂片5,長圓形,常具5脈,雄蕊5,插生于筒下近基部;兩基部靠合,而1枚分離,花絲基部膨大;雌花單生或2-5朵集生在6-8cm的總花梗頂端,花萼、花梗均比雄花天,退化雄蕊5,子房長圓形,長10-12mm,密生黃褐色茸毛,花柱粗短,柱頭3,膨大,鐮形,2裂。果實(shí)球形或長圓形,長6-11cm,徑4-8cm,初密被黃褐色的茸毛,果皮較薄,干后易脆。種子多數(shù),淡黃色,近圓形或闊卵形,扁壓狀,長15-18mm,寬10-12mm,基部鈍圓,先端稍稍變狹,兩面中內(nèi)稍凹陷,周圍有放射狀的溝紋,邊緣微波狀,幼時(shí)深紅棕色,成熟時(shí)表色?;ㄆ?-5月,果期7-9月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解毒;止癢。主瘡毒;癰腫;頑癬;慢性咽炎;慢性支氣管炎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6-15g。外用:適量,搗敷研末醋調(diào)敷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慈竹根拼音注音Cí Zhú Gēn出處《民間常用草藥匯編》來源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根莖。性味下乳。功能主治內(nèi)服:燉肉或煎湯,鮮者1~4兩。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慈竹根拼音注音Cí Zhú Gēn英文名rhizome 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慈竹氣筍拼音注音Cí Zhú Qì Sǔn別名陰慈竹筍子、陰筍子(《民間常用草藥匯編》)。出處《草木便方》來源為禾本科植物慈竹受病害之嫩苗。5~6月采集遭受病害的未出土的嫩筍,曬干。性味《四川中藥志》:“性寒,味苦微甘,無毒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í Zhú Lì別名慈竹油。來源藥材基源: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莖用火烤灼而流出的液汁。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Neosinocalamus affinis(Rendli)Keng f.[Sinocalmus affinis(Rendle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慈竹筍拼音注音Cí Zhú Sǔn出處《分類草藥性》來源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苗。功能主治①《分類草藥性》:“燒灰研細(xì),搽小兒肥瘡?!阿凇吨貞c草藥》:“調(diào)氣,治脫肛,疝氣。“用法用量內(nèi)服:煎湯或燉團(tuán)魚吃。外用:燒存性調(diào)敷。摘錄《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慈竹籜拼音注音Cí Zhú Tuò別名慈竹筍殼(《民間常用草藥匯編》)出處《綱目》來源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籜。功能主治①《綱目》:“治小兒頭身惡瘡,燒散和油涂之,或入輕粉少許。“②《民間常用草藥匯編》:“治吐血。“③《四川中藥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