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加味麻風丸

    處方

    大胡麻620克 小胡麻620克 川牛膝120克 白蒺藜620克 苦參500克 防風250克荊芥250克 當歸180克 茅蒼術(shù)180克 川斷120克 苡仁120克 黃柏180克 浮萍620克 馬齒莧750克

    制法

    共研細末,水泛為丸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養(yǎng)血祛風,燥濕殺蟲。治癘風未深,初起之癥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日早、午、晚三次,每次服6克或9克。每丸3克,照數(shù)加楓子膏,春、秋用0.24克,冬用0.3克,捻圓,以茅尖茶葉0.3克煎湯過口。

    備注

    制楓子膏法:楓子肉,銅鍋內(nèi)炒至三分紅色,七分黑色為好,太過無力,不及傷眼。炒后研成膏,如紅砂糖一樣,用鋼杓盛,置火上熬四五滾,倒在紙上,放土面上,以物蓋之待用。如上面霉,拭去后,仍可使用。

    摘錄《青囊秘傳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別名八生散(《證治要訣類方》卷三)。處方天雄60克(此藥最佳,無則以大附子代之,去皮)大川烏60克(去皮)天南星 白附子 天麻 白術(shù)各30克 川芎 木香 全蝎(姜汁拌,全用)半夏各15克(同天雄、附子、南南、川烏并生用)制法上藥生用,銼如麻......
  • 別名拓痞丸處方桂心3分,曾青(無,代以空青)3分,牡丹3分,鳣頭甲(頭漬,炙令黃色)3分,干姜3分,蜀漆7分,細辛6分,龍膽5分,附子4分(炮)。制法上藥治下篩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小兒痞,面黃羸瘦,丁奚不欲飲食,食不生肌膚,心中......
  • 處方白芷1兩,白及1兩,白蘞1兩,白附子1兩,白僵蠶1兩,白蒺藜1兩,白丁香1兩,白薇1兩,草烏1兩,杏仁(泡,去皮尖)1兩,甘松1兩,藁本1兩,山楂1兩,豆粉1兩,鷹條1兩,豬牙皂角1兩,兒茶3錢,輕粉3錢,樟腦5錢,密陀僧5錢,豬胰3兩......
  • 《衛(wèi)生寶鑒》卷二十:八白散處方白丁香3兩,白及3兩,白僵蠶3兩,白牽牛3兩,杜蒺藜3兩,新升麻(肉白者佳)3兩,三賴子2兩,白蘞2兩,白芷2兩,白附子半兩,白茯苓半兩。制法上為末。功能主治勞汗當風,郁乃痤。用法用量至夜津調(diào)涂面,明旦以瑩肌如......
  • 處方當歸、芍藥、地黃、川芎、鹿茸、阿膠(炒作珠,用干草火燒)、艾葉、續(xù)斷各等分。制法上為細末,醋打面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婦人無子。用法用量每服20丸,空心好酒送下。摘錄《普濟方》卷三三六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