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加減柴胡湯

    《醫(yī)略六書》卷二十三:加減柴胡湯處方

    柴胡8分,黃芩錢半,枳殼錢半(炒),牡蠣3錢,半夏1錢半(制),甘草5分,生姜3片,大棗3枚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傷寒少陽證,脅痛痞硬,脈弦數(shù)者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水煎,去滓溫服。

    各家論述

    柴胡疏少陽之邪,黃芩清在里之熱,枳殼破滯氣以消痞,牡蠣滌邪熱以軟堅,半夏醒脾卻飲,甘草和胃緩中,生姜、大棗調(diào)和營衛(wèi)以退寒熱也。水煎溫服,使外邪解散,則里熱自化,而經(jīng)府清和,安有寒熱脅痛痞硬之患乎?此分解之劑,為少陽傷寒脅痛之專方。

    摘錄《醫(yī)略六書》卷二十三《幼科金針》卷上:加減柴胡湯處方

    柴胡、黃芩、連翹、牛蒡、桔梗、山梔、甘草、干葛、荊芥、木通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傷寒熱不退,而發(fā)汗粟,形如芝麻,細(xì)細(xì)白泡,癢痛全無,惟胸腹脛內(nèi)居多者。

    摘錄《幼科金針》卷上《簡明醫(yī)彀》卷五:加減柴胡湯處方

    柴胡、黃芩、半夏、麥冬、黃連、青皮、膽草、當(dāng)歸、骨皮、白芍藥各等分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口苦及口酸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水煎服。

    摘錄《簡明醫(yī)彀》卷五《古今醫(yī)鑒》卷十:加減柴胡湯處方

    柴胡1兩,黃芩7錢半,半夏7錢半,枳殼1兩,赤芍1兩,山梔子(去殼)4兩(半生半炒)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實熱湊上,心腹作痛,發(fā)熱不止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上銼1劑。加生姜3片,水煎服。

    摘錄《古今醫(yī)鑒》卷十《辨證錄》卷一:加減柴胡湯處方

    柴胡1錢,白芍5錢,茯神2錢,甘草1錢,梔子2錢,陳皮1錢,當(dāng)歸3錢,枳殼5分,大黃5分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冬月傷寒,身熱3日,腹?jié)M自利,病在少陽者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水煎服。

    摘錄《辨證錄》卷一《醫(yī)學(xué)傳燈》卷上:加減柴胡湯處方

    柴胡、黃芩、半夏、甘草、當(dāng)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、玄胡、木香、麥冬、杏仁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氣怒之后,氣逆膻中,血亦留滯。人事清白,但覺胸中刺痛,喘急不安,能坐不能臥者。

    摘錄《醫(yī)學(xué)傳燈》卷上《古今醫(yī)鑒》卷十二:加減柴胡湯處方

    柴胡、黃芩、川芎、干葛、當(dāng)歸、紫蘇、蔥白、陳皮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妊娠傷寒,頭痛壯熱,腰痛體重,甚至墜胎。

    摘錄《古今醫(yī)鑒》卷十二《普濟方》卷一三四引《經(jīng)驗良方》:加減柴胡湯處方

    柴胡(去蘆)8錢,半夏(姜制)2錢半,黃芩(去心)3錢,人參(去蘆)3錢,甘草(炙)3錢,生熟地黃共半兩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傷寒鼻衄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上(口父)咀。每服2錢,水1盞半,加生姜2片,棗1枚,煎至7分,去滓溫服。大人倍加,煎服。

    摘錄《普濟方》卷一三四引《經(jīng)驗良方》《辨證錄》卷五:加減柴胡湯處方

    柴胡1錢,黃芩1錢,知母1錢,炙甘草1錢,茯苓5錢,枳殼5分,神曲5分,蘿卜子3錢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傷風(fēng)發(fā)潮熱,大便溏,小便利,胸膈滿,為春溫之熱留于陽明者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水煎服。

    摘錄《辨證錄》卷五
更多中藥材
  • 處方甘遂不拘多少。制法用面包于漿內(nèi),煮10數(shù)沸,去面后,將細(xì)米糠火炒黃色為末。功能主治痞證,發(fā)熱盜汗,胸背疼痛。用法用量大人每服3錢,小兒1錢,用冷蜜水臥服。注意忌油膩、濕面、腥物。摘錄《普濟方》卷一七○......
  • 處方包心菜500克 粳米50克制法先將包心菜水煮半小時,撈出菜后,入米煮粥。功能主治緩急止痛。適用于胃脘拘急疼痛,對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有止痛和促進(jìn)潰瘍愈合作用。用法用量日服2次。溫?zé)岱?。摘錄《民間方》......
  • 《養(yǎng)老奉親》:北亭丸處方北亭2兩(去除砂石),阿魏半兩(同硇砂研令細(xì),醋化,去砂石),川當(dāng)歸4兩(凈洗,去苗梢用),厚樸4兩(去皮,姜汁炙令黃色),陳橘皮4兩(去瓤用紅),官桂4兩(去皮稱),干姜4兩(炮),甘草4兩(炙),川芎4兩,胡椒4......
  • 處方縮砂仁、胡椒、肉桂(去粗皮)、厚樸(去粗皮.姜汁炙)、附子(炮.去皮.臍)、川芎、當(dāng)歸(去蘆.碎)、陳皮(去白)、干姜(炮)、甘草(炙),各四兩;青鹽(別研)、北亭(醋淘去砂石,別研),各二兩;白術(shù)(別研)三兩,五味子(楝)一兩半,阿魏......
  • 處方白礬1兩(別研),乳香1兩(別研),黃連(去須)1兩(取末),硇砂半兩(別研),全蝎1錢(取末)。制法上藥用大鯽魚1枚,去腸并鱗,入藥末在內(nèi),濕紙裹,麻皮纏,鹽泥固濟,文武火煨熟,去泥紙,卻用慢火炙焦,同為細(xì)末。功能主治腸風(fēng)痔漏,積年膿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