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伏虎丹

    《宋·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:伏虎丹來源

    張徽猷方。此方乃建康府鳥衣巷有一老人姓鍾,平生好道,朝夕瞻仰茅山,緣多酒,偶患風(fēng)疾,百治無效。一日,見有一道人至,言其困酒太過,教服此藥,道人遂不見,服之果驗,乃知仙方。

    處方

    生干地黃、蔓荊子(去白)、白僵蠶(炒.去絲),各一分五。靈脂(去皮)半兩,躑躅花(炒)、天南星、白膠香、草烏頭(炮),各一兩。

    炮制

    上為細(xì)末,酒煮半夏末為糊,圓如龍眼大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專治左癱右瘓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一圓分作四服,酒吞下,日進(jìn)二服。

    摘錄《宋·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卷一引張徽猷:伏虎丹處方

    生干地黃 蔓荊子(去白)白僵蠶(炒去絲)各7.5克 五靈脂(去皮)15克 躑躅花(炒)天南星 白膠香 草烏頭(炮)各30克

    制法

    上為細(xì)末,酒煮半夏末為糊,丸如龍眼大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主治左癱右瘓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一丸分作四服,日進(jìn)二服,酒送下。

    摘錄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卷一引張徽猷《局方》卷一(續(xù)添諸局經(jīng)驗秘方):伏虎丹處方

    生干地黃1分,蔓荊子(去自)1分,白僵蠶(炒去絲)1分,五靈脂(去皮)半兩,躑躅花(炒)1兩,天南星1兩,白膠香1兩,草烏頭(炮)1兩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細(xì)末。酒煮半夏末糊為丸,如龍眼大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左癱右瘓。

    臨床應(yīng)用

    風(fēng)疾:昔建康府烏衣巷,有一老人姓鐘,平生好道,朝夕瞻仰茅山,緣多酒,偶患風(fēng)疾,百治無效。一日忽有一道人至,言其困酒太過,教服此藥,道人遂不見,服之果驗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1丸分作4服,酒送下,日2次。

    摘錄《局方》卷一(續(xù)添諸局經(jīng)驗秘方)
更多中藥材
  • 別名半夏丸處方半夏(去滑)1兩,赤茯苓半兩(去皮),白礬1分(枯),鉛白霜半兩。制法上為末,生姜汁打面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痰實,惡心嘔吐,頭目昏暈,心忪背寒,臂痛涎嗽,胸膈不快。用法用量每服15丸,生姜湯送下。摘錄《普濟方》卷一六四......
  • 處方半夏5兩(熊州者,湯洗去滑,汁盡),干姜3兩,吳茱萸2兩,桂心1兩,白術(shù)3兩,細(xì)辛3兩,柴胡3兩,牡丹皮3兩,大黃5兩,芒硝2兩。制法上切。功能主治天行病。服生蘆根等8味飲子飲之,諸狀不歇,漸不下食,心腹結(jié)硬,不得手近,有時觸著,痛不可......
  • 《千金》十二:半夏千里流水湯別名半夏東流水湯、半夏湯處方半夏3兩,宿姜3兩,生地黃5兩,酸棗仁5合,黃芩1兩,遠(yuǎn)志2兩,茯苓2兩,秫米1升。功能主治瀉熱。主膽腑實熱,精神不守,腹中氣滿,飲食不下,咽干頭重,灑灑惡寒,兩脅脹痛。用法用量半夏東......
  • 處方半夏、南星、白附各等分。制法上藥生用,為未,水為丸,以生面為衣,陰干。功能主治痰眩冒,頭痛,惡心,吐酸水。用法用量生姜湯送下。摘錄《醫(yī)鈔類編》卷十......
  • 組成半夏一升(12g)、厚樸三兩(9g) 、茯苓四兩(12g)、 生姜五兩(15g) 、蘇葉二兩(6g)。用法以水七升,煮取四升,分溫四服,日三夜一服。現(xiàn)代用法:水煎服。功效行氣散結(jié),降逆化痰。主治梅核氣。咽中如有物阻,咯吐不出,吞咽不下,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