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當歸地黃丸

    《回春》卷七:當歸地黃丸處方

    懷熟地(酒蒸)8錢,山茱萸(酒蒸,去核)3錢,山藥(蒸)3錢,澤瀉(去毛)3錢,牡丹皮(去梗)3錢,白茯苓(去皮)3錢,當歸(酒洗)3錢,一方加鹿茸(酥炙)4錢,牛膝(酒洗)4錢(去蘆)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芡實大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小兒血氣不充,故肌瘦薄,骨節(jié)呈露,如鶴之膝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用熱水研化,食前服。仍以大南星炮去皮臍,研細末,入米醋調敷絹帛上,烘熱貼之。

    摘錄《回春》卷七《普濟方》卷三十八:當歸地黃丸處方

    當歸1兩(大者,去蘆,酒浸),熟地黃(洗凈,再酒浸1宿,焙干,切)2兩,川芎1兩,鵝卵礬2兩(火煅,以盆覆地上出火毒),黃耆(蜜炙)1兩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男子婦人腸胃氣傷,下血不止,或鮮血,或黑血,日夜頻頻;及血氣衰弱,皮膚枯燥,腰腳疼痛,榮衛(wèi)不足,渾身酸痛,血氣虛,肌膚瘦者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服30丸,加至50丸,空心鹽湯送下;或溫酒服亦得。

    摘錄《普濟方》卷三十八《產育寶慶》卷下:當歸地黃丸處方

    當歸2兩,熟地黃2兩,川芎2兩,白芍藥2兩,牡丹皮1兩,延胡索1兩,人參半兩,黃耆半兩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平養(yǎng)氣血。主婦人血氣不和,月事不勻,腰腿疼痛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服30丸,食前米飲送下,日2次。

    各家論述

    《濟陰綱目》汪箕箋:稟弱者,先天之氣弱也。血生于氣,氣生于下,故用熟地為君,人參佐之,以生下焦之氣,使陰氣旺而生血也;臣以烏梅以生液,而斂血入肝。夫既生矣,斂矣,而不為流行之,則血凝而不通,故以芎、歸為使。其或瘀也,以赤芍破之;其或潰也,以炒蒲黃澀之,庶乎生而不壅,止而不塞,降中有升,溫之不熱。細玩銖錙之多寡,便知立方之妙用。

    摘錄《產育寶慶》卷下
更多中藥材
  • 處方黨參12克,山藥9克,茯苓9克,甘草9克,杭芍9克,川芎6克,熟地9克,枸杞子15克,麥冬9克,山萸肉9克,菟絲子12克,淡大云9克,粉丹皮9克,當歸9克。功能主治補腎固沖;調養(yǎng)氣血。主沖任損傷,胞脈失養(yǎng),血枯經閉。用法用量水煎服,每日......
  • 《瑞竹堂經驗方》卷四:八珍散別名八珍湯(《正體類要》卷下)。處方當歸(去蘆)川芎 熟地黃 白芍藥 人參 甘草(炙)茯苓(去皮)白術各30克制法上藥嚼咀。功能主治養(yǎng)氣血,調營衛(wèi),補虛損。氣血兩虛,面色萎黃,頭暈眼花,四肢倦怠,氣短懶言,心悸怔......
  • 《丹溪心法》卷四:八珍湯處方當歸 赤芍 川芎 熟地黃 人參 白茯苓 甘草 砂仁等分功能主治和氣血,理脾胃。虛損屬于氣血兩虛,脾胃不和者。用法用量上藥加生姜3片,大棗2枚,水煎服。摘錄《丹溪心法》卷四《青囊全集》卷上:八珍湯處方西洋參1錢5分......
  • 《丹溪心法》卷四:八珍湯處方當歸 赤芍 川芎 熟地黃 人參 白茯苓 甘草 砂仁等分功能主治和氣血,理脾胃。虛損屬于氣血兩虛,脾胃不和者。用法用量上藥加生姜3片,大棗2枚,水煎服。摘錄《丹溪心法》卷四《青囊全集》卷上:八珍湯處方西洋參1錢5分......
  • 來源方論吳昆《醫(yī)方考》卷3:“血氣俱虛者,此方主之。人之身,氣血而已。氣者百骸之父,血者百骸之母,不可使其失養(yǎng)者也。是方也,人參、白術、茯苓甘草,甘溫之品也,所以補氣;當歸、川芎、芍藥、地黃,質潤之品也,所以補血。氣旺則百骸資之以生,血旺則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