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蜈蚣草根

    拼音注音Wú Gōnɡ Cǎo Gēn出處

    《云南中草藥》

    來源

    鳳尾蕨科植物蜈蚣草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詳"蜈蚣草"條。

    性味

    澀,溫,有小毒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防治流行性感冒(配方用)?;紫x癥,每用二至四錢,煎服。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Chuàn Línɡ別名萬年、小羊芋。來源藥材基源:為鳳仙花科植物塊節(jié)風仙花莖基部膨大的節(jié)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Impatiens pinfanens Hook.f.采收和儲藏:秋季采收,取下基部莖節(jié)的膨大部分,洗凈,鮮用或曬干。生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uàn Línɡ Cǎo別名毛尖茶、野洋芋來源藥材基源:為唇形科植物串鈴草的根或全草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Phlomis mongolica Turcz.采收和儲藏:夏、秋季采收全草,洗凈,切段曬干。秋后花萎謝后挖根,洗凈,切片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側(cè)子拼音注音Cè Zǐ別名即子(《本經(jīng)》),荝子(《說文》),荝(《太平御覽》)。出處《雷公炮炙論》來源為毛莨科植物烏頭子根之小者。性味辛,熱,有毒。①《吳普本草》:“神農(nóng)、岐伯:有大毒?!阿凇秳e錄》:“味辛,大熱,有大毒。......
  • 《中國藥典》:側(cè)柏葉拼音注音Cè Bǎi Yè別名扁柏、香柏、柏樹、柏子樹英文名CACUMEN PLATYCLADI來源本品為柏科植物側(cè)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(L.)Franco 的干燥枝梢及葉。多在夏、秋二季采收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側(cè)耳別名北風菌、蠔菌、雜蘑來源真菌類擔子菌綱傘菌目傘菌科側(cè)耳Pleurotus ostreatus (Jacq. ex Fr.) Quel.,以子實體入藥。生境分布生闊葉樹的樹干上。分布于河北、山西、云南。藥理作用菌絲體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