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加味虎潛丸

    《張氏醫(yī)通》卷十六:加味虎潛丸處方

    虎潛丸去知母,加人參2兩,黃耆2兩,山藥2兩,枸杞2兩,五味子1兩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痿濡而厥。

    摘錄《張氏醫(yī)通》卷十六《醫(yī)學六要》卷二:加味虎潛丸處方

    人參1兩,黃耆1兩,芍藥1兩,黃柏(堅厚者,酒浸)1兩,當歸(酒浸)1兩,山藥1兩,鎖陽(酥炙黃)7錢5分,枸杞7錢5分,虎脛骨(酒浸1宿,酥炙黃)7錢5分,五味子7錢5分,牛膝(酒洗)1兩,熟地4兩。

    制法

    以煉蜜加豬脊髓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強骨補精。主虛損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服100丸,空心溫酒送下。

    摘錄《醫(yī)學六要》卷二《醫(yī)統(tǒng)》卷八十四:加味虎潛丸處方

    人參1兩,黃耆(蜜炙)1兩,白芍藥(煨)1兩,當歸(酒洗)1兩,山藥1兩,鎖陽(酥炙)7錢半,虎骨(酥炙)7錢半,龜版(酥炙)7錢半,菟絲子(制如法)7錢半,破故紙(炒)7錢半,杜仲(姜汁炒斷絲)7錢半,五味子7錢半,牛膝(酒浸)2兩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細末,煉蜜和豬脊髓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健筋骨,補腎壯精。主腎脈虛數(shù),精神短少,腰膝無力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服70丸,空心鹽點湯送下。

    摘錄《醫(yī)統(tǒng)》卷八十四《醫(yī)學正傳》卷三引丹溪方:加味虎潛丸處方

    人參1兩,黃耆1兩,芍藥(煨)1兩,黃柏(鹽酒炒)1兩,當歸(酒洗)1兩,山藥1兩,鎖陽(酥炙)7錢5分,枸杞子7錢5分,虎脛骨(酥炙)7錢5分,菟絲子(鹽酒浸3宿,細研,焙干,入諸藥再研)7錢5分,龜版(酥炙)7錢5分,破故紙(炒)7錢5分,杜仲(姜汁拌炒絲斷)7錢5分,五味子7錢5分,牛膝(去蘆,酒洗)2兩,熟地黃4兩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細末,煉蜜和豬脊骨髓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壯元陽,滋腎水。主虛損,諸虛不足,腰腿疼痛,行步無力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《醫(yī)統(tǒng)》有知母、茯苓,無芍藥、五味子。

    摘錄《醫(yī)學正傳》卷三引丹溪方
更多中藥材
  • 處方三棱、莪術、雄黃、蜈蚣、自然銅、蛇含石、木香、鐵華粉、辰砂、沉香、冰片、蘆薈、阿魏、天竺黃、全蝎。制法上為末,入豬膽汁,煉蜜為丸。功能主治蟲積腹痛,多嗜肥甘,唇紅,脈滑。用法用量口服。摘錄《證治寶鑒》卷九......
  • 《內(nèi)科摘要》卷下:阿魏膏處方羌活 獨活 玄參 官桂 赤芍藥 川山甲 生地黃 兩頭尖 大黃 白芷 天麻各15克 槐、柳、桃枝各9克 紅花12克 木鱉子20枚(去殼)亂發(fā)(如雞子大)1塊制法上用香油1.12千克,煎黑去滓;入發(fā)煎,發(fā)化仍去滓;徐......
  • 《內(nèi)科摘要》卷下:阿魏膏處方羌活 獨活 玄參 官桂 赤芍藥 川山甲 生地黃 兩頭尖 大黃 白芷 天麻各15克 槐、柳、桃枝各9克 紅花12克 木鱉子20枚(去殼)亂發(fā)(如雞子大)1塊制法上用香油1.12千克,煎黑去滓;入發(fā)煎,發(fā)化仍去滓;徐......
  • 處方防己1兩5錢,荊芥1兩,白芷1兩,赤芍1兩,當歸1兩,黃連1兩,黃柏1兩,風子肉1兩,人參1兩,連翹1兩,蓬術1兩,黑丑1兩,寸香1錢,香油2斤,黃丹8兩。制法桃、槐、柳、榆、桑枝各7條,長一寸,為膏聽用。另以風子肉二兩,川山甲八錢,乳......
  • 處方青皮3兩,陳皮2兩,良姜2兩,紅豆2兩,桂(去粗皮)1兩,縮砂(去皮)2兩,蓬荗(炮)2兩,草果子(去皮)2兩,干姜(炮)、萊菔子2兩(炒),木香2兩,硇砂半錢,阿魏1分(并硇砂用醋化,去砂石,研)。制法上為末和勻,面糊為丸,如綠豆大。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