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阿魏膏

    《內(nèi)科摘要》卷下:阿魏膏處方

    羌活 獨活 玄參 官桂 赤芍藥 川山甲 生地黃 兩頭尖 大黃 白芷 天麻各15克 槐、柳、桃枝各9克 紅花12克 木鱉子20枚(去殼)亂發(fā)(如雞子大)1塊

    制法

    上用香油1.12千克,煎黑去滓;入發(fā)煎,發(fā)化仍去滓;徐下黃丹煎,軟硬得中,入芒消、阿魏、蘇合油,乳香、沒藥各15克,麝香9克,調(diào)勻成膏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痞塊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攤貼患處,內(nèi)服胡連丸。凡貼膏藥,先用樸消隨患處鋪半指厚,以紙蓋,用熱熨斗熨良久。如消耗,再加熨之,二時許,方貼膏藥。

    若是肝積,加蘆薈末同熨。

    摘錄《內(nèi)科摘要》卷下《痘疹傳心錄》卷十七:阿魏膏處方

    羌活5錢,獨活5錢,玄參5錢,官桂5錢,當(dāng)歸5錢,青皮5錢,赤芍5錢,草烏5錢,半夏5錢,生地5錢,蓬術(shù)5錢,穿山甲(煅)5錢,草果5錢,大黃5錢,白芷5錢,紅花5錢,川椒5錢,急性子5錢,水紅花子5錢,土木鱉20斤(研),巴豆60粒(研),蓖麻子60粒(研),獨頭蒜1兩(研)。

    制法

    上銼,用香油一斤四兩,煎白芷焦色,濾去滓,加蔥、姜自然汁各一小盞,沸去水,加亂發(fā)一團(tuán),煎化;徐下黃丹一斤二兩、松香六兩,煎軟硬得中離火,入芒消、阿魏、乳香、沒藥各五錢,麝香、人言各三錢成膏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小兒痞瘕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貼在脅下,火烘雙手,熨100余手,出微汗妙。

    摘錄《痘疹傳心錄》卷十七明·《景岳全書》:阿魏膏組成

    羌活、獨活、玄參、官桂、赤芍、穿山甲、生地黃、兩頭尖、大黃、白芷、天麻、紅花、槐枝、柳枝、桃枝各半兩(各15克),木鱉子(去殼)十枚,頭發(fā)一團(tuán)。

    用法

    上藥用麻油二斤四兩(1120克),煎藥至黑,去渣,入樟丹、阿魏、蘇合油、乳香、沒藥各半兩(各15克)、麝香三錢(9克),收膏,攤布上。用時,將膏藥烘熱貼敷患處。

    功效

    祛風(fēng)活血,消腫止痛,化痞散結(jié)。

    主治

    主治積聚痞塊,胸脅脹滿,肚腹疼痛,婦女癥瘕瘀塊,以及失榮,乳癌等惡癥。

    臨床應(yīng)用

    臨床主要用于治療肝脅脹疼、脘腹痞塊、婦女小腹瘀塊、乳癌、小兒泄瀉、慢性肝病等病癥。

    1.小兒泄瀉:本方敷臍治療腹瀉患兒57例,與西藥(黃連素、乳酶生、胃蛋白酶合劑,TMP等)治療25例對照。療程6天,以國家中醫(yī)藥管理局《中醫(yī)內(nèi)外婦兒科癥狀診斷標(biāo)準(zhǔn)(試行)》中關(guān)于小兒腹瀉的療效標(biāo)準(zhǔn)為評價指標(biāo)。結(jié)果:敷臍組57例,痊愈41例,好轉(zhuǎn)11例,無效6例;對照組25例,痊愈15例,好轉(zhuǎn)8例,無效2例:兩組總有效率分別為90%和92%。(《實用中醫(yī)藥雜志》1994年第3期)

    2.慢性肝?。涸诔R?guī)護(hù)肝治療基礎(chǔ)上,以阿魏膏、水紅花膏加減而成水紅花阿魏膏外敷配合磁療治療慢性肝炎、肝硬變且肝脾腫大者30例為治療組,與僅護(hù)肝對癥治療者30例對照。結(jié)果:治療組治療后患者的肝脾區(qū)脹痛、肝脾腫大及失眠等癥的改善均明顯好于對照組;治療組血清ALT/AST明顯好于對照組患者。(《中西醫(yī)結(jié)合肝病雜志》1999年第1期)

    方解

    本方主要用于治療積聚痞塊。方用羌活、獨活、白芷辛溫行散,伍以乳香、沒藥、赤芍、穿山甲活血祛瘀,木鱉子、阿魏消痞散結(jié)。臨床應(yīng)用以癥瘕、積聚、痞塊、癌腫惡癥為辨證要點。

    方歌

    《景岳全書》阿魏膏,積聚痞塊敷患處,胸脅脹滿亦可試,小兒腹瀉用之良。

    摘錄明·《景岳全書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博濟(jì)方》卷四:備急丹處方錦紋新大黃30克制法上藥杵羅為末,用頭醋250克同熬成膏,丸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主產(chǎn)后惡血沖心,或胎衣不下,腹中血塊,跌打損傷,瘀血不下。用法用量用溫醋湯100毫升化5丸服之。須臾血下即愈。摘錄《博濟(jì)方》卷四《博濟(jì)......
  • 處方肉桂(去粗皮)、干姜(炮)、皂莢(去皮.子.炙黃),各等分。炮制上為細(xì)末,煉蜜為圓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治五種咳嗽,一曰上氣嗽;二曰飲嗽;三曰躁嗽;四曰冷嗽;五曰邪嗽。皆由肺受風(fēng)寒,氣不宣通所致。無問久新輕重,以至食飲不下,語聲不出,坐......
  • 處方大檳榔4個,紫蘇穗2錢半,生姜1斤(取自然汁)。制法上為細(xì)末,分作2服。功能主治奔豚氣上至,心煩亂,不省人事,上至心下,從少腹起,上至咽喉,悶絕不能言語。用法用量水煎,和滓溫服,1日2次。摘錄《醫(yī)方類聚》卷一九七引《醫(yī)林方》......
  • 處方干姜(炮)一兩,巴豆(去皮.油.研)、大黃,各二兩。炮制上件為末,煉蜜為圓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治心腹諸卒暴百病,中惡客忤,心腹脹滿,卒痛如刀所刺,氣急口噤。用法用量每服三圓,溫水下,不拘時。摘錄《宋·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......
  • 別名如圣散(《雜類名方》)。處方雄黃(研,生用)白礬(飛)藜蘆(厚者,去皮用仁,生用)豬牙皂角(去皮、弦>各等分制法上藥共研為末。功能主治主時氣纏喉風(fēng),咽喉閉塞,水谷不下,牙關(guān)緊急,不省人事。用法用量每用少許,鼻內(nèi)搐之,立見效。摘錄《衛(wèi)生寶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