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匐地風(fēng)毛菊

    《中藥大辭典》:匐地風(fēng)毛菊拼音注音Fú Dì Fēnɡ Máo Jú出處

    《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》

    來源

    為菊科植物匐地風(fēng)毛菊全草。9月采,洗凈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高山區(qū)河灘草甸及陰濕山坡。分布青海、西藏、甘肅、四川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匐地風(fēng)毛菊,又名:星狀風(fēng)毛菊。

    多年生草本。根粗壯;根頸被棕色纖維狀枯存葉柄。葉多數(shù),覆瓦狀排列,呈放射狀,線狀披針形,長3~12厘米,寬3~10毫米,基部增寬,紅紫色。頭狀花序多數(shù)聚生,直徑0.7~1厘米,無總梗;總苞圓柱形,總苞片常帶紫色,5列,有緣毛,外列的長圓形,內(nèi)列的線形;花全部管狀,兩性,紫色;花藥藍(lán)灰色,基部有尾,尾上具綿毛。瘦果光滑。冠毛淡褐色,羽狀。花果期7~9月。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《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》:"入肝、脾經(jīng)。"

    性味

    ①《青藏高原藥物圖鑒》:"苦,微寒。"

    ②《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》:"甘,平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《青藏高原藥物圖鑒》:"治中毒性熱癥,骨折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5~8錢。

    復(fù)方

    ①風(fēng)濕筋骨疼痛,伸屈不利:匐地風(fēng)毛菊配秦艽、老鸛草、鐵線蓮煎湯服。(《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》)

    ②治肉中毒:匐地風(fēng)毛菊配糙蘇煎湯服。(《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》)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匐地風(fēng)毛菊拼音注音Fú Dì Fēnɡ Máo Jú別名

    星狀風(fēng)毛菊

    英文名Herb of Starry Saussurea出處

    出自《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》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菊科植物星狀風(fēng)毛菊的全草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Saussurea stella Maxim.

    采收和儲藏:9月采收,洗凈,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高山草地和草坡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甘肅、青海、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星狀風(fēng)毛菊,無莖草本。葉多數(shù),密集成星狀蓮座狀,草質(zhì)條形,長6-19cm,寬5-15cm,先端鉆狀長漸尖,基部 常擴大,紫紅色,全緣,兩面無毛。頭狀花序,無柄,直徑7-10mm,通常25-30個或更多數(shù)密集成圓球狀;總苞圓筒狀,長10-12mm,總苞片約5層,草質(zhì)先端紫紅色,有睫毛,外層長圓形,中層狹長圓形,內(nèi)層條形,犯或稍尖,邊緣膜質(zhì);托片剛毛狀;花冠長12-15mm,檐部狹鐘狀,長約為筒部之半。瘦果,長3-4mm,無毛,先端有膜質(zhì)的小冠;冠毛白色,外層短,毛狀,內(nèi)層羽毛狀。

    化學(xué)成分

    全草含芹菜素(apigenin),刺槐素(acacetin),椴樹素(tilianil),山柰酚(kaempferol),山柰酚3-O-α-L-鼠李糖甙(kaempferol-3-O-α-L-rhamnoside),槲皮甙(quercitrin)。

    性味

    味辛;苦;性平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祛風(fēng)除濕;通絡(luò)舒筋。主風(fēng)溫痹痛;筋脈拘攣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15-24g。

    復(fù)方

    ①風(fēng)濕筋骨疼痛,伸屈不利:匐地風(fēng)毛菊配秦艽、老鶴草、鐵線蓮煎湯服。(《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》)②治肉中毒:匐地風(fēng)毛菊配糙蘇煎湯服。(《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》)

    各家論述

    《青藏高原藥物圖鑒》:治中毒性熱癥,骨折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ān Huī Cì Huánɡ Bò別名黃柏、刺黃柏、三顆針英文名root of Anhwei Barberry出處出自《浙江天目山藥植志》。來源藥材基源:為小檗科植物安徽小檗的莖枝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Berberis anhwe......
  • 來源小檗科安徽小檗Berberis anhweiensis Ahnendt,以樹枝、樹皮入藥。生境分布安徽、浙江。性味苦,寒。功能主治清熱燥濕,利尿殺蟲。主治黃疸,目疾,熱痢下血,淋濁帶下,瘡瘍熱毒,毒蛇咬傷,小兒疳積。用法用量3~5錢。摘......
  • 來源杜鵑花科安徽杜鵑Rhododendron anhweiense Wils.,以根入藥。生境分布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。功能主治活血止痛。主治跌打損傷。用法用量根0.5~1兩,水煎,沖黃酒、紅糖,早晚飯前各服1次。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......
  • 《中國藥典》:安息香拼音注音ān Xī Xiānɡ別名白花榔英文名BENZOINUM來源本品為安息香科植物白花樹Styrax tonkinensis (Pierre)Craib ex Hart. 的干燥樹脂。樹干經(jīng)自然損傷或于夏、秋二季割裂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ān Tāi Yào別名骨筋草、嚇唬草。來源藥材基源:為酢漿草科植物無柄感應(yīng)草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Biophytum sessile(Buch.Ham.)K.Kunth采收和儲藏:夏、秋季節(jié)采集,曬干。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