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拔疔散

    《醫(yī)宗金鑒》卷六十五:拔疔散處方

    硇砂 白礬 朱砂 食鹽(用鐵銹刀燒紅,將白礬,食鹽放于刀上煅之)各等分

    制法

    上藥研為細末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牙疔,生于兩旁牙縫,腫起一粒,形如粟米,痛連腮項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搽患處。

    摘錄《醫(yī)宗金鑒》卷六十五《瘍科捷徑》卷上:拔疔散處方

    水銀3錢,火消3錢,月石3錢,食鹽2錢,皂礬2錢,白砒2錢,膽礬3錢,硇砂2錢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面部疔瘡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上藥傾入陽城罐內(nèi),微火結(jié)胎,次用粗瓷盆1只,將陽城罐覆于盆上,以鹽泥封固,另用木桶1只,傾入涼水,將瓷盆磚襯安好,再用粗瓦缽1個,中底鑿1圓孔,套于陽城罐底,以炭火架于缽內(nèi),煅煉3炷香為度。

    摘錄《瘍科捷徑》卷上《顧氏醫(yī)徑》卷六:拔疔散處方

    壁釘蟲6-7枚,銀朱3錢,磁石3錢,土貝5錢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末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疔瘡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菊汁調(diào)涂。

    摘錄《顧氏醫(yī)徑》卷六《外科傳薪集》:拔疔散處方

    月石1錢,雄精2錢,千金霜1錢,巴散2錢,鐵銹2錢,活磁石(炒)5錢,麝香3分,梅片2分,朱砂5分,蟾酥3分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極細末,以瓷瓶收貯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一切疔瘡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臨用以膏蓋之,未膿即散;或用荔枝肉打爛敷之。

    摘錄《外科傳薪集》《專治麻痧初編》卷六:拔疔散處方

    番硇砂1錢,白丁香1錢,蟾酥(酒化)1錢,輕粉1錢,大蜈蚣1錢,全蝎(酒漂)1錢,朱砂1錢,雄黃1錢,金頂砒5分,麝香3分,乳香6分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細末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疔瘡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取活川山甲血,或甲中油杵成膏,如麥粒大,針透疔根,插入1粒,候四邊裂縫,是疔根動搖,即可拔去。若針刺無血,插藥干枯,膿汁不變,終無生理。

    摘錄《專治麻痧初編》卷六《重刊刺疔捷法》:拔疔散處方

    蟾酥1錢,牛黃5分,辰砂5分,白及2錢,蝸牛10個,蜣螂10個,蛔蟲1條,梅片2分,霜梅1個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拔毒。主疔瘡內(nèi)外穿鼻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將蛔蟲搗糊,敷瘡周圍,留瘡口發(fā)出毒氣,又將上各藥研末,敷之。3日內(nèi)可醫(yī),至3日外不治。

    摘錄《重刊刺疔捷法》《良方集腋》卷下:拔疔散別名

    拔疔黑膏

    處方

    白蠟2兩(切為粗末),乳香3兩(去油,研極細),黃蠟10兩(刮為粗片),沒藥3兩(去油,研極細),銅綠5兩(研細,過絹篩,再研至無聲為度),百草霜5兩(須先刮凈鍋底,專燒茅柴、百草,取煙煤用之,如雜以別種柴煙煤則不驗;研細,過絹篩,再研至無聲為度),松香20兩(用桑柴灰煎汁,澄清,入松香煮爛,取出納冷水中,少時,再納灰水中,煮以色白如玉為度),麻油6兩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消腫止痛。主疔毒,或已走黃者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拔疔黑膏(《外科方外奇方》卷二)。

    注意

    忌葷腥辛辣、沸湯、大熱、生冷、發(fā)物、面食、豆腐、茄子、黃瓜、酒、水洗、惱怒、房事。

    摘錄《良方集腋》卷下《外科證治全書》卷四:拔疔散處方

    硫黃、蟾酥各等分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細末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疔瘡,煩躁悶亂,或憎寒頭痛,或嘔吐惡心,或肢體拘急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蔥汁和蜜為丸,如小米大,宜帶長,以便插入疔瘡內(nèi)。

    摘錄《外科證治全書》卷四《痘麻紺珠》卷十八:拔疔散處方

    牛黃1錢,朱砂8分,珍珠2錢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末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痘疔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油胭脂調(diào)搽;如唇裂腫,發(fā)蠟熬膏搽;石膏磨水搽亦可。

    摘錄《痘麻紺珠》卷十八《辨證錄》卷十三:拔疔散處方

    紫花地丁1兩,甘菊花1兩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消毒瀉火。主疔瘡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水煎服。1劑紅線除,2劑疔瘡散,3劑痊愈,不必4劑,毒盡而肉生也。

    若已潰爛,加當歸2兩。

    各家論述

    《醫(yī)林纂要》:此方主血分而兼氣分。紫花地丁解毒瀉火,以丁治疔;菊花瀉火而兼辛散之意。

    摘錄《辨證錄》卷十三《重刊刺疔捷法》:拔疔散處方

    磁綠1錢,乳香1錢(去油),沒藥1錢(去油),梅片5分,麝香5分,蟾酥5分,朱砂2分5厘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細末,瓷瓶收貯,聽用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疔瘡內(nèi)外穿鼻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又加元棗調(diào)敷。

    摘錄《重刊刺疔捷法》《瘡瘍經(jīng)驗全書》卷二:拔疔散處方

    面粉、麝香、人耳中膜各等分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末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疔瘡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蔥涎搜膏,連紙貼患處。其瘡根盡拔出。

    摘錄《瘡瘍經(jīng)驗全書》卷二《同壽錄》卷四:拔疔散處方

    川山甲1錢(炒),銀朱5分,麝香3厘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細末,收貯瓷瓶內(nèi),勿令泄氣,臨癥用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諸疔瘡,其硬如石,或發(fā)寒熱,及腐肉不化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一切痘瘡不能化漿,將銀簪挑破,將藥點入,外用膏藥貼之。其疔即化為水,毒氣不入心矣。

    摘錄《同壽錄》卷四《痘學真?zhèn)鳌肪砥撸喊勿凵?strong>處方

    雄黃,樸消1錢,牛黃,鉛粉3分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末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痘疔未腐者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方中雄黃、牛黃用量原缺。

    摘錄《痘學真?zhèn)鳌肪砥摺锻饪迫罚ǘ仙椒堪妫喊勿凵?strong>處方

    番砂1錢,白丁香1錢,輕粉1錢,乳香1錢,蜈蚣1錢,血竭2錢,麝香2錢,金頂砒6分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細末,以蟾酥1錢,酒化和打為丸,作短線形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一切疔毒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本方方名,原書(上衛(wèi)本)作“拔疔線”。

    摘錄《外科全生集》(二酉山房版)《金鑒》卷六十五:拔疔散處方

    硇砂、白礬、朱砂、食鹽各等分。

    制法

    用鐵銹刀燒紅,將白礬、食鹽放于刀上煅之。擇丁日午時,共研為細末,收之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化硬搜根。主牙疔,生于兩旁牙縫,腫起一粒,形如粟米,痛連腮項;黑疔,兼麻癢,破流血水,疼痛異常;痘疔,色紫黯黑硬如石,諸證蜂起,難灌膿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治牙疔、黑疔,俱用銀簪尖挑破,以見血為度,搽拔疔散,再以蟾酥丸噙化,徐徐咽之;治痘疔,急用銀鉤鉤破,去凈惡血,隨以苦茶漱口,搽拔疔散,再以冰片、硼砂、青黛、黃連、薄荷、荊芥、炒僵蠶,共為細末,吹之。

    摘錄《金鑒》卷六十五《仙拈集》卷四:拔疔散處方

    蟾酥2錢,硇砂2錢,巴豆肉7粒,輕粉1錢,丁香1錢半,蜈蚣1條(火炙)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末。水和為丸,如麥大,銀朱為衣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拔毒追膿。主疔瘡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用針點破疔頭,入1丸,膏蓋之。毒即出。

    摘錄《仙拈集》卷四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回春》卷三:八仙膏別名八汁湯處方生藕汁1盞,生姜汁1盞,梨汁1盞,蘿卜汁1盞,甘蔗汁1盞,白果汁1盞,竹瀝1盞,蜂蜜1盞。功能主治噎食。用法用量八汁湯(《醫(yī)學從眾錄》卷五)?!稏|醫(yī)寶鑒·雜病篇》無甘蔗汁,以砂糖代之。摘錄《回春》卷三《外科......
  • 《串雅外編》卷三:八仙茶處方杜仲4兩(麩皮炒斷絲),菟絲子(2兩酒浸,制如常)5錢,木鱉子(去油皮)10個,甘草2兩(去皮,蜜炙),廣木香1兩(不見火),小茴香5錢,母丁香大者10個,附子1個(用蕎麥面1撮,包煨,良久去面),沉香8錢,訶子......
  • 處方白花藕粉、白茯苓、白扁豆(炒)、蓮肉、川貝母、山藥、白蜜各等分,人乳(另入)。功能主治保養(yǎng),滋胃保元。主一切雜癥虛勞。用法用量滾水沖,不拘時食。摘錄《仙拈集》卷三......
  • 處方當歸5錢,熟地5錢,甘草2錢,黃耆1兩,白芍2錢,天花粉3錢,金銀花1兩,生地2錢。功能主治一切惡瘡初起者。用法用量水2碗,煎8分,半饑服。摘錄《洞天奧旨》卷十四......
  • 處方半夏(姜汁炒)、巴豆霜、當歸、乳香、沒藥、硼砂、血竭、土鱉(倍用)各等分。制法上為細末。功能主治杖打極重者。用法用量每服8厘,好酒送下。摘錄《古今醫(yī)鑒》卷十六引黃賓江方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