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三鈴子

    拼音注音Sān Línɡ Zǐ別名

    野豌豆、豆菜(《貴州民間藥物》)。

    出處

    《貴州民間藥物》

    來源

    為豆科植物歪頭菜嫩葉。秋季采收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草地、山溝、林緣或向陽的灌叢中。我國大部分地區(qū)有分布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歪頭菜(《救荒本草》)

    多年生草本,高可達(dá)1米。幼枝被淡黃色柔毛。羽狀復(fù)葉,互生;小葉2枚,大小和形狀變化很大,卵形至菱形,長2.5~11厘米,寬1~5厘米,先端鈍而有細(xì)尖,基部楔形,邊緣粗糙;葉柄短;卷須不發(fā)達(dá)而變?yōu)獒槧?;托葉狹菱形,邊緣具稀疏粗齒??偁罨ㄐ蛞干?;萼斜鐘狀,萼齒5。三角形,下面3齒高,疏生短毛;花冠紫色或紫紅色,旗瓣提琴形,先端微缺,長約15毫米,翼瓣先端鈍,下部有耳和爪,長約13毫米,龍骨瓣曲卵形,有耳及爪,與翼瓣等長;子房具柄,花柱上部有毛。莢果狹矩形,兩側(cè)扁,無毛,長2.5~4厘米;種子扁圓形,棕褐色。花期6~8月。果期9月。

    化學(xué)成分

    葉含大波斯菊甙和木犀草素-7--葡萄糖甙。

    性味

    性平,味甘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補虛。治癆傷、頭暈。

    復(fù)方

    ①治癆傷:三鈴子根五錢。蒸酒一兩,每日服三次。

    ②治頭暈:三鈴子嫩葉三錢。蒸雞蛋吃。(性味以下出《貴州民間藥物》)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Cì Bāo Nán Shé Ténɡ Yè來源藥材基源:為衛(wèi)矛科植物刺南蛇藤Celastrus flagellaris Rupr.的葉。0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Celastrns flagellaris Rupr.采收和儲藏:春、夏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Bāo Nán Shé Ténɡ Guǒ來源藥材基源:為衛(wèi)矛科植物刺南蛇藤Celastrus flagellaris Rupr.的果實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Calastrus flagellaris Rupr.采收和儲藏:秋后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Chá Měi Dēnɡ Mù別名皮胡椒。來源藥材基源:為衛(wèi)矛科植物廣西刺茶的葉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Maytenus variabilis(Loes.)C.Y.Cheng f.inermis C.Y.Cheng et W.L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Méi Guǒ別名薔薇果(東北)出處《黑龍江中藥》來源為薔薇科植物山刺玫的果實。果實在將成熟時摘下,立刻曬干,干后除去花萼,或把新鮮果實切成兩半,除去果核,再行干燥。生境分布生于林緣開闊地及河岸邊,山坡灌叢間及雜林中。分布黑龍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Méi Guǒ Gēn別名野玫瑰根(《吉林醫(yī)藥資料》(1):32,1971)出處《黑龍江常用中草藥手冊》來源為薔薇科植物山刺玫的根。功能主治《黑龍江常用中草藥手冊》:“治經(jīng)血不止,刺莓果根六錢,水煎加雞蛋同服。“臨床應(yīng)用防治細(xì)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