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八仙膏

    《回春》卷三:八仙膏別名

    八汁湯

    處方

    生藕汁1盞,生姜汁1盞,梨汁1盞,蘿卜汁1盞,甘蔗汁1盞,白果汁1盞,竹瀝1盞,蜂蜜1盞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噎食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八汁湯(《醫(yī)學(xué)從眾錄》卷五)?!稏|醫(yī)寶鑒·雜病篇》無甘蔗汁,以砂糖代之。

    摘錄《回春》卷三《外科十三方考》:八仙膏處方

    杏仁(去皮尖,切片)1兩,蜂房(剪碎,洗凈)1兩,元參5錢,蛇蛻(鹽水洗,焙干)1錢,黃耆3錢,黃丹(研細(xì))5兩,血余(洗凈)雞子大一團(tuán),麻油1斤。

    制法

    先將油入砂鍋內(nèi),緩緩加入血余熬開,俟發(fā)焦溶盡時加入杏仁,候色焦時去滓,再將所熬清油入銀銚內(nèi),加入玄參、黃耆,慢火熬四小時,放于冷處,候冷時再將蜂房、蛇蛻加入,慢火再熬,用柳枝不住手?jǐn)囍?,俟呈黃紫色時去渣,再加投黃丹,急攪片時,移于火上,以文武火緩緩熬之,并同時以柳枝不住手?jǐn)囍?,至滴水成珠,油變黑色時,膏即成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一切陰瘡,癰疽,發(fā)背等瘡。

    摘錄《外科十三方考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處方半夏、紫蘇葉各等分。制法上為末,加蛤粉、神曲、蜘殼灰各等分,為末,以桃仁泥5錢,瓜蔞瓤1枚為丸。功能主治夏月無汗成久嗽病。用法用量本方原名半蘇散,與劑型不符,據(jù)《醫(yī)部全錄》改。摘錄《赤水玄珠》卷十一......
  • 處方神曲 半夏 豬苓各等分制法上藥研末,曲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燥濕利水。主濕熱下注,小便白濁。用法用量每服10~15克,溫開水送下。摘錄《醫(yī)學(xué)正傳》卷六......
  • 處方半夏 白茯苓 熟蒼術(shù) 厚樸 廣皮 甘草功能主治健脾燥濕,化痰消飲。主治濕氣傷脾,痰飲內(nèi)停,嘔吐清水,胸脘飽悶。用法用量水煎服。摘錄《癥因脈治》卷二......
  • 處方半夏15克 茯苓塊15克 川連3克 厚樸9克 通草24克功能主治燥濕利水。主治濕郁于脾,胸部痞滿,不饑不食。用法用量用水1.2升,煮通草成800毫升,再入余藥,煮成300毫升,分三次服。摘錄《溫病條辨》卷二......
  • 處方人參2錢,陳皮2錢,黃耆1錢5分,當(dāng)歸1錢5分,白術(shù)1錢5分,白芷1錢5分,川芎、茯苓、皂角刺、乳香、沒藥、金銀花、甘草節(jié)。功能主治癰瘍半陰半陽,似潰非潰,似腫非腫,此皆元?dú)馓撊?,失于補(bǔ)托所致。用法用量水、酒各半煎服。摘錄《瘍科選粹》卷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