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紫麻

   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紫麻拼音注音Zǐ Má別名

    大麻葉、火水麻子、天青地白、野麻、大葉麻、大毛葉

    來源

    蕁麻科紫麻Oreocnide frutescens (Thunb.)Miq. [O. fruticosa (Gaud.)Hand.-Mazz.],以根、葉、全草入藥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浙江、福建、臺灣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廣西、四川、貴州、云南。

    性味

    甘,平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行氣,活血。

    跌打損傷:根泡酒或配方。

    牙痛:熬水噙。

    小兒麻疹發(fā)熱:外用。

    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《中華本草》:紫麻拼音注音Zǐ Má別名

    小麻葉、水麻葉、柴苧麻、白水苧麻、大毛葉、火麻條、小青麻、水麻泡、野麻、假山麻、雪果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蕁麻科植物紫麻的全株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Oreocnide frutescens(Thunb.)Miq.[Ur-tica frutescens Thunb.]

    采收和儲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凈,鮮用或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山谷、溪邊、林下濕地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華南、西南及陜西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臺灣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貴州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小灌木,高1-3m。分枝上部生短伏毛。葉互生,多生于莖或分枝的頂部或上部;葉柄長1-4cm;托葉披針形,早落;葉片卵形或狹卵形,長4-12cm,寬1.7-5cm,先端漸尖,基部圓形或?qū)捫ㄐ?,邊緣有牙齒,上面粗糙,疏生短毛,枝條上部葉的下面常密生交織的白色柔毛,下部葉的下面疏生短毛,鐘乳體點狀;基生脈3條。雌雄異株;花小,無柄,簇生于落葉腋部或葉腋;雄花的花被片3,卵形,長約1.5mm,雄蕊3;雌花序球形,直徑約3mm,近無柄,花被管狀,柱頭盾形,密生一簇長毛。瘦果卵形,長約lmm。花期3-4月,果期6-7月。

    性狀

    性狀鑒別 全株有毛,長達(dá)lm。莖上有棱槽。葉皺縮,展平后卵狀長圓形或卵狀披針形,長4-12cm,寬1.7-5cm,先端漸尖,基部楔形,邊緣有鋸齒;葉柄長1-4cm。果實卵形。氣微,味微甜。

    性味

    甘;性涼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熱解毒;行氣活血;透疹。主感冒發(fā)熱;跌打損傷;牙痛;麻疹不透;腫瘍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30-60g。外用:適量,搗敷;或水煎含漱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ān Tāi Yào別名骨筋草、嚇唬草。來源藥材基源:為酢漿草科植物無柄感應(yīng)草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Biophytum sessile(Buch.Ham.)K.Kunth采收和儲藏:夏、秋季節(jié)采集,曬干。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ān Lónɡ Xiānɡ Kē Kē別名里蘇子來源藥材基源:為唇形科植物安龍香科科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Tercrium anlungense C.Y.Wu et S.Chow采收和儲藏:秋季采收,洗凈,曬干。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ān ( Cǎo Lǘ )別名庵(艸閭)草、庵 (艸閭)篙、淹 (艸閭)、覆(艸閭)、臭篙、庵蒿英文名all-grass of keiske Wormwood出處出自《神農(nóng)本草經(jīng)》來源藥材基源:為菊科植物庵(艸閭)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動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ān ( Cǎo Lǘ ) Zǐ英文名fruit of keiske Wormwood出處出自《神農(nóng)本草經(jīng)》來源藥材基源:為菊科植物庵(艸閭)的果實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Artemisia keiskeana Miq.采收和儲藏:冬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ān Mó Lè別名余甘子(《臨海異物志》),余甘(《唐本草》),庵摩落迦果(《綱目》),望果(《中國樹木分類學(xué)》),油甘子(《廣州植物志》),牛甘子(《南寧市藥物春》),橄攬子(《四川中藥志》),喉甘子、魚木果(《廣西藥植名錄》)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