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歧序唐松草、堅唐松草
《中國沙漠地區(qū)藥用植物》
為毛茛科植物展枝唐松草的全草。夏季割取,鮮用或曬干。
生于草地、田邊、沙地及沙丘。分布東北及內蒙古、河北、山西、陜西等地。
多年生草本,高60~100厘米。葉向上直展,為2~3回近羽狀復葉;葉片長8~18厘米,小葉卵形或倒卵形,長0.8~2厘米,寬0.5~1.5厘米,通常3裂,裂片全緣或具2~3齒;葉柄基部具短鞘;托葉膜質,撕裂狀。圓錐花序稍呈傘房狀,2叉狀分枝,分枝開展;花小,萼片4,淡黃綠色,狹卵形;無花瓣;雄蕊多數;心皮1~5,柱頭三角形,具翅。瘦果近紡錘形,伸直或稍彎曲,長4~6毫米,縱肋8。
苦,平。
清熱解毒,健胃,制酸,發(fā)汗。
內服:煎湯,1~3錢。
①治夏季頭痛頭暈:展枝唐松草適量,煮水服。
②治吐酸水,燒心:展枝唐松草適量,生吃。
CopyRight ©2019-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
網站備案/許可證號:魯ICP備19034508號-2
歧序唐松草、堅唐松草
出處《中國沙漠地區(qū)藥用植物》
來源為毛茛科植物展枝唐松草的全草。夏季割取,鮮用或曬干。
生境分布生于草地、田邊、沙地及沙丘。分布東北及內蒙古、河北、山西、陜西等地。
原形態(tài)多年生草本,高60~100厘米。葉向上直展,為2~3回近羽狀復葉;葉片長8~18厘米,小葉卵形或倒卵形,長0.8~2厘米,寬0.5~1.5厘米,通常3裂,裂片全緣或具2~3齒;葉柄基部具短鞘;托葉膜質,撕裂狀。圓錐花序稍呈傘房狀,2叉狀分枝,分枝開展;花小,萼片4,淡黃綠色,狹卵形;無花瓣;雄蕊多數;心皮1~5,柱頭三角形,具翅。瘦果近紡錘形,伸直或稍彎曲,長4~6毫米,縱肋8。
性味苦,平。
功能主治清熱解毒,健胃,制酸,發(fā)汗。
用法用量內服:煎湯,1~3錢。
復方①治夏季頭痛頭暈:展枝唐松草適量,煮水服。
②治吐酸水,燒心:展枝唐松草適量,生吃。
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