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野雞草

    《中藥大辭典》:野雞草拼音注音Yě Jī Cǎo別名

    小仙茅(《貴州藥植目錄》)。

    出處

    《貴州民間藥物》

    來源

    為石蒜科植物小金梅草全株。夏、秋采收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山坡草地。分布我國西南至東南各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多年生草本。根莖球形或長圓形,頂部冠以黑褐色的老葉纖維;根須狀,甚短。葉根生,狹線形,長7~20厘米,寬1.5~5毫米,邊緣疏生白色細長柔毛,主脈3條,中脈明顯。花梗由葉叢抽出,纖細,長1.5~4厘米,被白色長柔毛,有花1~2朵;苞片小,剛毛狀;花被裂片6,淡黃色,外面被白色長柔毛,內層的3瓣兩側膜質;雄蕊6,著生于花被裂片的基部;子房下位,棒狀。蒴果棒狀,3瓣裂?;ㄆ诖?、夏。

    性味

    《貴州民間藥物》:"性溫,味甘微辛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《貴州草藥》:"溫腎調氣。"

    復方

    ①治病后陽虛:野雞草三至五錢。煎水服。(《貴州民間藥物》)

    ②治疝氣:野雞草三錢,小茴香一錢。煎水服。(《貴州民間藥物》)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野雞草拼音注音Yě Jī Cǎo別名

    小仙茅、小金鎖梅、山韭菜、龍腎子、獨腳仙茅

    英文名Herb of Gold Stargrass出處

    出自《貴州民間藥物》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仙茅科植物小金梅草的全株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Hypoxis aurea Lour.

    采收和儲藏:夏、秋采收,洗凈,曬干或鮮用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山野荒地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江蘇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臺灣、湖北、湖南、廣東、廣西、貴州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小金梅草,多年生矮小草本。根莖球形或長圓形,肉質,內面白色,外面包有老葉柄的纖維殘跡;根須狀甚短。葉基生,4-12枚;葉片狹線形,長7-30cm,寬2-6mm,先端長尖,基部膜質,有黃褐色疏長毛;主脈3條,中脈明顯?;ㄇo纖細,由葉叢抽出,長2.5-10cm,或更長,被白色長柔毛;花被片6,黃色,長圓形,長6-8mm,宿存,有褐色疏長毛,內層的3枚,兩側膜質;維蕊6,著生于花被片基部,花絲短;子房下位,3室,長3-6mm,有疏長毛,花柱短,柱頭3裂,直立。蒴果棒狀,長6-12mm,成熟時3瓣開裂;種子多數(shù),近球形,表面具瘤狀突起?;ㄆ诖骸⑾募?。

    性味

    甘、微辛、溫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溫腎壯陽;理氣止痛。主腎虛腰痛;陽痿;失眠;寒疝腹痛

    復方

    ①治病后陽虛:野雞草三至五錢。煎水服。(《貴州民間藥物》)②治疝氣:野雞草三錢,小茴香一錢,煎水服。(《貴州民間藥物》)

    各家論述

    《貴州草藥》:溫腎調氣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Bān Huā Sháo Lán來源藥材基源:為蘭科植物紫點杓蘭的花或全草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Cypripedium guttatum Sw.采收和儲藏:春、夏季采挖,洗凈,晾干。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高寒山區(qū)林下或草地。資源分布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斑茅拼音注音Bān Máo別名大密(《嶺南科學》),芭茅(江西《草藥手冊》)。出處江西《草藥手冊》來源為禾本科植物斑茅的根。夏、秋采收。生境分布生于山坡和河岸草地及村落附近。分布江蘇、浙江、安徽、河南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江西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斑茅花拼音注音Bān Máo Huā出處江西《草藥手冊》來源為禾本科植物斑茅的花穗。夏、秋季采收。功能主治止血。治咯血,嘔血,衄血,創(chuàng)傷出血。用法用量內服:煎湯,0.5~2兩。外用:適量,搗敷。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......
  • 《中國藥典》:斑蝥拼音注音Bān Móu別名花斑蝥、花殼蟲來源本品為芫菁科昆蟲南方大斑蝥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 或黃黑小斑蝥Mylabris cichorii Linnaeus 的干燥體。夏、秋二季捕捉,悶死或燙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斑鳩拼音注音Bān Jiū別名斑鵻、錦鳩(《范汪方》),斑鷦(《本草衍義》),鵓鳩(《六書故》),祝鳩(《綱目》)。出處《嘉佑本草》來源為鳩鴿科動物山斑鳩等的肉。生境分布棲于樹林間,常成群活動,營巢于樹枝。繁殖期4~7月。分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