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野薴麻

    拼音注音Yě Nínɡ Má別名

    八楞馬、大接骨、大糯葉、雙合合(《云南中草藥選》),八楞麻(《云南思茅中草藥選》),牙呼光(傣名)。

    出處

    《云南中草藥選》

    來源

    為蕁麻科植物暹羅薴麻全草。全年可采。鮮用或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山坡、溝邊或灌木叢中。分布云南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多年生草本,高1~2米。莖具棱。葉對生,長圓形或倒卵形,長8~18厘米,寬5~9厘米,邊緣有粗齒;葉柄很短,長僅4~15毫米,紅色,被白色短柔毛?;ㄐ蚯蛎芗干?。結(jié)瘦果。

    性味

    淡,平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熱解毒,鎮(zhèn)靜祛風。治腹痛,泄瀉,蕁麻疹,皮膚瘙癢,濕疹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3~5錢。外用:煎水洗。

    復方

    治蕁麻疹:野薴麻、五除葉、松毛尖適量,煎水洗。(性味以下出《云南思茅中草藥選》)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Bái Bèi Yánɡ出處《廣西植物名錄》來源為楊柳科植物銀白楊的葉。春、夏季采收。生境分布生于山坡。分布東北、華北、西北以及廣西等地。原形態(tài)喬木,高10~35米。幼枝密生白色絨毛;冬芽圓錐形,有白色絨毛,或僅邊緣有細柔毛。單葉互......
  • 別名駁骨丹、獨葉埔姜、白魚號、白花洋泡來源馬錢科醉魚草屬植物狹葉醉魚草Buddleja asiatica Lour.的全株。全年可采,鮮用或曬干。性味辛、苦,溫。有小毒。功能主治祛風利濕,行氣活血。用于婦女產(chǎn)后頭風痛、胃寒作痛,風濕關節(jié)痛,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Bèi Qīnɡ Jiá Yè英文名Helwingia japonica (Thunb.)Dietr var.hypoleuca Hemsl.ex Rehd.來源藥材基源:為山茱萸科植物白粉青莢葉的葉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H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Jiāo Xiānɡ別名楓香脂(《唐本草》),楓脂(《通典》),白膠(《儒門事親》),蕓香(《本草原始》),膠香(《國藥的藥理學》)。出處《唐本草》來源為金縷梅科植物楓香的樹脂。選擇生長20年以上的粗壯大樹,于7~8月間鑿開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Zhī Má別名白油麻(《近效方》),白胡麻(《綱目》)。出處《本草衍義》來源為胡麻科植物脂麻的白色種子。化學成分種子含水分5.42%、油量52.75%、蛋白質(zhì)22.69%、粗纖維7.57%、糖類6.30%、灰分5.25%。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