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《中國藥植志》
為衛(wèi)矛科植物南蛇藤的葉片。
含5種黃酮甙:山柰酚-7-鼠李糖甙,山柰酚-3,7-二鼠李糖甙,山柰酚-3-葡萄糖-7-鼠李糖甙,槲皮素-8-葡萄糖-7-鼠李糖甙,槲皮素-3,7-二鼠李糖甙。
《中國藥植志》:"治毒蛇咬傷。"
內(nèi)服:搗汁沖酒。外用:搗敷。
治蛇咬傷:鮮南蛇藤葉,搗爛,酌加雄黃、燒酒調(diào)勻,敷傷口周圍。(江西《草藥手冊》)
出自《中國藥植志》
藥材基源:為衛(wèi)矛科植物南蛇藤Celastrus orbiculatus Thunb.的葉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Celastrus orbiculatus Thunb.[C.articulatus Thunb.]
采收和儲藏:春季采收,曬干。
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丘陵、山溝及山坡灌叢中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東北、華北、西北、華東及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貴州、云南。
南蛇藤 落葉攀援灌木,高達3-8m。小枝圓柱形,灰褐色或暗揭色,有多數(shù)皮孔。單葉互生;葉柄長1-2cm;葉片近圓形、寬倒卵形或長橢圓狀倒卵形,長5-10cm,寬3-7cm,先端漸尖或短尖,基部楔形,偶為截形,邊緣具鈍鋸齒。腋生短聚傘花序,有花5-7朵,花淡黃綠色,雌雄異株;花萼裂片5,卵形;花瓣5,卵狀長橢圓形,長4-5mm;雌花具有5雄蕊;雌蕊1,子房上位,近球形,柱頭3裂;雄花的雄蕊稍長,雌蕊退化。蒴果球形,直徑7-8mm。種子卵形至橢圓形,有紅色肉質(zhì)假種皮。花期4-5月,果熟期9-10月。
含山柰酚-7-a-L-鼠李糖甙(kaempferol-7-a-L-rhamnoside),山奈酚-3,7-二-a-L-鼠李糖甙(kaempferol-3,7-a-L-rhamnoside),山奈酚-3-β-D-葡萄糖-7-a-L-鼠李糖甙(kaempferol-3-β-D-gluco-a-L-rhamnoside),槲皮素-3-β-D-葡萄糖-7-a-L-鼠李糖甙(quercetin 3-β-D-gluco-7-a-L-rhamnoside),槲皮素-3,7-二-a-L-鼠李糖甙(quercetin-3,7-a-L-rhamnoside)。
肝經(jīng)
苦;辛;平
祛風除濕;解毒消腫;活血止痛。主風濕痹痛;瘡瘍癤腫;皰疹;濕疹;跌打損傷;蛇蟲咬傷
內(nèi)服:煎湯,15-30g。外用:適量,鮮品搗敷,或干品研末調(diào)敷。
《中國藥植志》:治毒蛇咬傷。
CopyRight ©2019-2025 學門教育網(wǎng) 版權(quán)所有
網(wǎng)站備案/許可證號:魯ICP備19034508號-2
《中國藥植志》
來源為衛(wèi)矛科植物南蛇藤的葉片。
化學成分含5種黃酮甙:山柰酚-7-鼠李糖甙,山柰酚-3,7-二鼠李糖甙,山柰酚-3-葡萄糖-7-鼠李糖甙,槲皮素-8-葡萄糖-7-鼠李糖甙,槲皮素-3,7-二鼠李糖甙。
功能主治《中國藥植志》:"治毒蛇咬傷。"
用法用量內(nèi)服:搗汁沖酒。外用:搗敷。
復方治蛇咬傷:鮮南蛇藤葉,搗爛,酌加雄黃、燒酒調(diào)勻,敷傷口周圍。(江西《草藥手冊》)
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南蛇藤葉拼音注音Nán Shé Ténɡ Yè英文名Leaf of Oriental Bittersweet出處出自《中國藥植志》
來源藥材基源:為衛(wèi)矛科植物南蛇藤Celastrus orbiculatus Thunb.的葉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Celastrus orbiculatus Thunb.[C.articulatus Thunb.]
采收和儲藏:春季采收,曬干。
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丘陵、山溝及山坡灌叢中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東北、華北、西北、華東及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貴州、云南。
原形態(tài)南蛇藤 落葉攀援灌木,高達3-8m。小枝圓柱形,灰褐色或暗揭色,有多數(shù)皮孔。單葉互生;葉柄長1-2cm;葉片近圓形、寬倒卵形或長橢圓狀倒卵形,長5-10cm,寬3-7cm,先端漸尖或短尖,基部楔形,偶為截形,邊緣具鈍鋸齒。腋生短聚傘花序,有花5-7朵,花淡黃綠色,雌雄異株;花萼裂片5,卵形;花瓣5,卵狀長橢圓形,長4-5mm;雌花具有5雄蕊;雌蕊1,子房上位,近球形,柱頭3裂;雄花的雄蕊稍長,雌蕊退化。蒴果球形,直徑7-8mm。種子卵形至橢圓形,有紅色肉質(zhì)假種皮。花期4-5月,果熟期9-10月。
化學成分含山柰酚-7-a-L-鼠李糖甙(kaempferol-7-a-L-rhamnoside),山奈酚-3,7-二-a-L-鼠李糖甙(kaempferol-3,7-a-L-rhamnoside),山奈酚-3-β-D-葡萄糖-7-a-L-鼠李糖甙(kaempferol-3-β-D-gluco-a-L-rhamnoside),槲皮素-3-β-D-葡萄糖-7-a-L-鼠李糖甙(quercetin 3-β-D-gluco-7-a-L-rhamnoside),槲皮素-3,7-二-a-L-鼠李糖甙(quercetin-3,7-a-L-rhamnoside)。
歸經(jīng)肝經(jīng)
性味苦;辛;平
功能主治祛風除濕;解毒消腫;活血止痛。主風濕痹痛;瘡瘍癤腫;皰疹;濕疹;跌打損傷;蛇蟲咬傷
用法用量內(nèi)服:煎湯,15-30g。外用:適量,鮮品搗敷,或干品研末調(diào)敷。
各家論述《中國藥植志》:治毒蛇咬傷。
摘錄《中華本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