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巖鳳尾蕨

    拼音注音Yán Fènɡ Wěi Jué別名

    鳳尾草、粗金雞尾、楚箭草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鳳尾蕨科植物巖鳳尾蕨的全草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Pteris deltodon Bak.

    采收和儲藏:全年均可采收,鮮用或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600-1200m的蔭蔽干燥的鈣質(zhì)土或石灰?guī)r上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臺灣、廣東、廣西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陸生小型蕨類植物,植株高15-30cm。根莖短而橫生,密生棕黑色鉆形鱗片。葉紙質(zhì)或薄革質(zhì),密生,一型;葉柄長8-16cm,禾稈色,基部棕色;葉片卵形或卵狀三角形,長7-20cm,寬4-7cm,單數(shù)一回羽狀分裂;羽片3-5對,預(yù)生羽片最大,有短柄,長5-9cm,寬l.5-2.5cm,無毛,側(cè)生羽片較短,無柄,向上彎弓形、漸尖頭,上部營養(yǎng)葉的邊緣有三角形密鋸齒;葉脈羽狀,側(cè)脈單一或分叉。孢子囊群線形,生于羽片邊緣的邊脈上;囊群蓋線形,膜質(zhì),灰白色,全緣。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大腸;肺;肝經(jīng)

    性味

    甘;苦;涼;無毒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熱利濕;斂肺止咳;定驚;解毒。主泄瀉;痢疾;淋證;久咳不止;小兒驚風(fēng);瘡癤;蛇蟲咬傷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9-15g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白毛夏枯草拼音注音Bái Máo Xià Kū Cǎo別名金瘡小草(《本草拾遺》),雪里青、土犀角(《綱目拾遺》),見血青、白頭翁、筋骨草、石灰菜、紫背金盤、破血丹(《植物名實圖考》),退血草、散血草(《分類草藥性》,伏地筋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白毛委陵菜別名熱干巴[蒙名]來源薔薇科白毛委陵菜Potentilla conferta Bunge,以根入藥。生境分布內(nèi)蒙古。性味苦、酸,涼。功能主治清熱,涼血,止血。主治子宮功能性出血。鼻衄。用法用量配方用,1~2錢。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Máo Cǎo別名伏地蜈蚣草(《中國沙漠地區(qū)藥用植物》)。出處《中國沙漠地區(qū)藥用植物》來源為紫草科植物紫筒草的全草。夏季采收,曬干。生境分布生于草原、沙漠地區(qū)的固定沙地、山坡、沙質(zhì)地。分布吉林、遼寧、內(nèi)蒙古、陜西等地。原形態(tài)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白毛藤拼音注音Bái Máo Ténɡ別名苻(《爾雅》),蜀羊泉、谷菜(《本經(jīng)》),鬼目草(《爾雅》郭璞注),白草(《別錄》),排風(fēng)、白幕(《本草拾遺》),鬼目菜(《吳志》),天燈籠、和尚頭草(《綱目拾遺》),望冬紅、酸尖菜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白毛藤根拼音注音Bái Máo Ténɡ Gēn出處《福建民間草藥》來源為茄科植物白英的根。夏、秋采收。性味①《四川中藥志》:“性平,味苦辛,無毒?!阿凇吨貞c草藥》:“味甘,性平微寒,無毒。“功能主治治風(fēng)火牙痛,頭痛,瘰疬,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