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獼猴肉

    《中藥大辭典》:獼猴肉拼音注音Mí Hóu Ròu出處

    《證類本草》

    來源

    為猴科動(dòng)物獼猴。

    性味

    ①《證類本草》:"味酸,平,無毒。"

    ②《醫(yī)林纂要》:"甘酸,溫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《證類本簞》:"主諸風(fēng)勞,釀酒彌佳。為脯,主久瘧。"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獼猴肉拼音注音Mí Hóu Ròu英文名macaque as food, rhesus monkey出處

    出自《證類本草》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猴科動(dòng)物獼猴和短尾猴的肉。

    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1.Macaca mulatta Zimmermann2.Macaca speciosa F.Cuvier

    采收和儲(chǔ)藏:四季均可捕捉,捕殺后,除去毛及內(nèi)臟,剔除骨骼,取肉,鮮用或烘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1.棲息于石山、樹林、裸巖等環(huán)境。營集群生活。2.生活于熱帶、亞熱帶地區(qū),棲息環(huán)境與獼猴相似。群居。余皆與獼猴相似。

    資源分布:1.分布于廣東、海南、廣西等地和長江流域大部,青藏高原及山西、河南、河北等地亦有零星分布。

    2.分布于西南及江西、福建、湖南、廣東、廣西、西藏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1.獼猴,體形瘦小,頭頂無“漩毛”,肩毛短而尾較長,約為之半。頰部有頰囊,具5趾(指),有扁平的指甲,臀胝發(fā)達(dá),呈紅色,雌體更紅。體色為呈棕灰色或棕黃色,色澤因地區(qū)、年齡不同而有異背部后半部毛呈橙黃色而有光澤;腹面淡灰色,后肢上部亦有橙色的光澤。

    2.短性猴,體形較獼猴大,大者可重達(dá)15kg。四肢等長,尾很短,僅6cm左右。壯年時(shí)顏面紅色,小猴隨性成熟而變紅,老年后裉去紅色變?yōu)樽仙蚯嗪谏活^頂之毛較長,由正中向兩側(cè)分開,是與獼猴的主要區(qū)別點(diǎn)。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肺經(jīng)

    性味

    味酸;性平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祛風(fēng)除濕;補(bǔ)腎健脾。主風(fēng)濕骨痛;神經(jīng)衰弱;陽痿遺精;小兒疳積;便血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蒸食,100-200g;或烘烤成肉干。

    各家論述

    《證類本草》:主諸風(fēng)勞,釀酒彌佳。為脯,主久瘧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芭蕉根拼音注音Bā Jiāo Gēn別名芭蕉頭(《分類草藥性》)。出處《日華子本草》來源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根莖。全年可采。生境分布多栽培于庭園及農(nóng)舍附近。分布山東以至長江流域以南各地。原形態(tài)芭蕉(《漢書》文穎注),又名:巴且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芭蕉油拼音注音Bā Jiāo Yóu別名芭蕉汁(《衛(wèi)生雜興》),芭蕉樹水(《中級(jí)醫(yī)刊》(5):57,1959)。出處《日華子本草》來源為芭蕉科植物芭蕉莖中的液汁。于莖干近根部切一直徑約5厘米的小孔,即有灰黑色之液汁滲出,插以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芭蕉花拼音注音Bā Jiāo Huā出處《日華子本草》來源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花蕾或花。原形態(tài)植物形態(tài)詳“芭蕉根“條。性味甘談微辛,涼。①《滇南本草》:“性溫,味酸咸?!阿凇督鞑菟帯罚骸靶詻?,味淡?!阿邸顿F州草藥》:“性寒,......
  • 別名沙達(dá)木、十兩葉來源鼠李科苞葉木Chaydaia crenulata Hand.-Mazz.,以全株入藥。生境分布廣西、貴州、云南。性味淡,平。功能主治利膽退黃。主治黃疸型肝炎,肝硬化腹水。用法用量2~5錢,水煎服。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苞薔薇根拼音注音Bāo Qiánɡ Wēi Gēn別名猴局根、金柿根(《閩東本草》)出處《福建民間草藥》來源為薔薇科植物碩苞薔薇的根。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草地、路邊、林邊、溪邊。分布浙江、福建、湖南等地。原形態(tài)碩苞薔薇,又名:苞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