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葉下花

   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葉下花拼音注音Yè Xià Huā別名

    追風(fēng)箭

    來源

    為菊科兔耳風(fēng)屬植物白背兔耳風(fēng)Ainsliaea pertyoides Franch. var. albo-tomentosa Beauv.,以全草入藥。四季可采,鮮用或曬干。

    性味

    苦,溫。有小毒。

    注意

    孕婦忌服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除濕止痛,行氣活血。用于風(fēng)濕關(guān)節(jié)痛,跌打損傷,淋巴結(jié)炎;外用治骨折,外傷出血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3~5錢,水煎或泡酒服;外用適量,鮮品搗爛敷患處。

    備注

    (1)另有報導(dǎo),本品之根,可治哮喘。用法:葉下花根1兩,水煎服,日服3次,每次加紅糖少許為引,連服數(shù)劑。

    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《中藥大辭典》:葉下花拼音注音Yè Xià Huā別名

    追風(fēng)箭(《云南中草藥》)。

    出處

    《昆明藥植調(diào)查報告》

    來源

    為菊科植物白背兔兒風(fēng)全草。全年可采,洗凈切段,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陰濕灌木叢中或疏林下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多年生草本,高約60厘米。根莖粗短,密生纖維狀須根。莖斜向上平展,黃綠色,被棕色絨毛。單葉互生;卵圓形或長卵圓形,長3~6厘米,寬1.5~2厘米,先端尖,全緣,基部淺心形,上面沿脈上及邊緣有棕色絨毛,下面密被白絨毛,但沿脈上及迪緣有棕色絨毛,主脈3條。頭狀花序幾個排成腋生短總狀花序;花白色,長約2厘米;花軸自葉腋扭向葉背面,懸垂于葉下。瘦果有冠毛?;ㄆ谇锛?。

    性味

    ①《昆明藥植調(diào)查報告》:"溫,澀。"

    ②《云南中草藥》:"苦,溫,小毒。"

    注意

    《云南中草藥》:"孕婦忌服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①《昆明藥植調(diào)查報告》:"治骨折,癆傷筋骨。"

    ②《云南中草藥》:"行氣活血,除濕止痛,接筋骨。治風(fēng)濕關(guān)節(jié)痛,跌打損傷,骨折,閉經(jīng),過敏性皮炎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2~5錢;研末或浸酒。外用:搗敷。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葉下花拼音注音Yè Xià Huā別名

    追風(fēng)箭、兔耳風(fēng)、地黃連

    英文名Fruit of Siberian Nitraria出處

    出自《昆明藥植調(diào)查報告》。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菊科植物白背兔耳風(fēng)的全草或根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Ainsliaea pertyoides Franch. Var. albo-tomentosa Beauverd

    采收和儲藏:春、夏季采收,鮮用或切段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灌木叢或疏林下陰濕處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白背兔耳風(fēng) 多年生草本,高60cm。根莖粗短,密生纖維狀須根。莖直立或斜升平展,稍木質(zhì),黃綠色,具棕色紅絨毛。單葉互生;葉有柄,極短;吉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,長3-6cm,寬1.5-3cm,先端漸尖,基部心形,上面沿脈上及邊緣有棕色絨毛,下面密被白絨毛尖,基部心形,上面沿脈上及邊緣有棕以絨毛,下面密被白絨毛,沿脈及邊緣有棕色絨毛,主脈3條。頭狀花序幾個排成腋生短總狀花序;總苞長圓形;總苞片數(shù)層,邊緣膜質(zhì),外層先端常有絨毛;花白色,長約2cm;花軸自葉腋扭向葉背面,懸垂于葉下。瘦果具羽毛狀冠毛,污白色?;ㄆ谇锛?。

    化學(xué)成分

    全草含1α-H-愈創(chuàng)木-4(15)-烯6α-12-內(nèi)酯-10α-O-β-D-吡喃葡萄糖甙[1α-H-gluai-4(15)-en-6α-12-olide-10α-O-β-D-glucopyranoside][1]。

    性味

    味苦;性溫

    注意

    《云南中草藥》:孕婦忌服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祛風(fēng)除濕;散瘀止血;消腫散結(jié)。主風(fēng)濕痹痛;血瘀經(jīng)閉;跌打損傷;骨折腫痛;外傷出血;瘰疬結(jié)核;風(fēng)寒;喘咳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10-15g;或浸酒。外用:適量,搗敷,或感想末撒。

    各家論述

    1.《昆明藥植調(diào)查報告》:治骨折,癆傷筋骨。

    2.《云南中草藥》:行氣活血,除濕止痛,接筋骨。治風(fēng)濕關(guān)節(jié)痛,跌打損傷,骨折,閉經(jīng),過敏性皮炎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秤砣梨根拼音注音Chènɡ Tuó Lí Gēn出處《四川常用中草藥》來源為獼猴桃種植物革葉獼猴桃的根。秋季采挖。性味性溫,味苦。功能主治行氣活血。治跌打損傷,內(nèi)傷吐血及腰痛。用法用量內(nèi)服:煎湯,2~5錢。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秤鉤風(fēng)拼音注音Chènɡ Gōu Fēnɡ別名穿墻風(fēng)、九層皮、土防己、蛇總管[海南]來源防己科秤鉤風(fēng)屬植物蒼白秤鉤風(fēng)Diploclisia glaucescens (Blume) Diels,以藤葉入藥。全年可采,鮮用或......
  • 別名雙虎排牙、圓葉南蛇藤來源衛(wèi)矛科稱星蛇Celastrus kusanoi Hayata,以根入藥。生境分布廣東。性味微甘,平。功能主治宣肺除痰,止咳解毒。喉痛,喉炎:0.5~1兩,水煎沖蜜糖服。初期肺結(jié)核:用根1兩,燉豬肉服。摘錄《全國中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uān Dì Lónɡ別名穿山龍[云南]、龍骨七來源薯蕷科薯蕷屬植物蜀葵葉薯蕷Dioscorea althaeoides R. Knuth,以根狀莖入藥。秋季采集,曬干。性味苦,平。功能主治舒筋活絡(luò),祛風(fēng)除濕。用于風(fēng)濕麻木,跌打......
  • 《中國藥典》:穿山甲拼音注音Chuān Shān Jiǎ別名山甲片、甲片英文名SQUAMA MANIS來源本品為鯪鯉科動物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 Linnaeus的鱗甲。收集鱗甲,洗凈,曬干。性狀本品呈扇面形、三角形、菱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