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五虎湯

    《楊氏家藏方》卷一:五虎湯處方

    天南星 草烏頭(不去皮、尖)川烏頭(不去皮、尖)半夏(湯洗七遍)皂角(去皮、弦、子)各等分,并生用

    制法

    上藥哎咀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治中風不遂,目睛上視,牙關緊急,涎盛壅塞,不省人事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服3克,用水300毫升,加生姜10片,并煎至75毫升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    摘錄《楊氏家藏方》卷一《仁齋直指》卷八:五虎湯處方

    麻黃2.1克 杏仁(去皮、尖)3克 甘草1.2克 細茶(炒)2.4克 白石膏4.5克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治風熱壅肺,身熱,咳喘痰多者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上作一劑。水煎服。

    摘錄《仁齋直指》卷八明·《幼科發(fā)揮》:五虎湯組成

    麻黃七分(3克)、杏仁錢(3~6克)、甘草四分(3克)、臘茶八分(3克)、石膏一錢五分(6~12克)。

    用法

    上作一服,水煎。

    功效

    清熱宣肺,止咳平喘。

    主治

    主治小兒暴喘發(fā)熱以及外感風寒、內(nèi)有郁熱、痰黃喘急之證,舌紅苔薄黃,脈浮數(shù)。

    臨床應用

    臨床主要用于治療小兒肺炎、痰熱型肺系疾病等病癥。

    1.小兒支氣管肺炎:采用五虎湯與魚腥草注射液和常規(guī)西藥治療39例,與西藥常規(guī)治療37例作對照,常規(guī)治療包括氧療、保持呼吸道通暢、支持療法等,抗生素用青霉素鈉鹽。療程4周。以臨床癥狀消失,兩肺呼吸音清晰,肺部炎癥吸收,血象及胸部X線復查正常為痊愈標準。結果:治療組總有效率94. 4%,對照組83. 8%,兩組比較有統(tǒng)計學意義。(《湖北中醫(yī)雜志》2004年第4期)

    2.痰熱型肺系疾?。河米詳M五虎湯治療痰熱型肺系疾病58例,與先鋒5號及鹽酸環(huán)丙沙星治療60例作對照,療程10日。以咳嗽、咳痰、發(fā)熱、苔膩消失(降至0級),肺部噦音減輕或消失為臨床控制標準。結果:治療組總有效率98. 3%,對照組85%,單項癥狀中,咳痰、胸悶、苔膩三項癥狀的改善也優(yōu)于對照組。(《陜西中醫(yī)學院學報》2001第9期)

    方解

    本方為小兒治喘名方,其組成即“麻杏石甘湯”加茶葉,主要用于治療風寒客肺,郁而化熱,熱傷肺絡,肺氣不宣之證。臨床應用以外感風寒、發(fā)熱畏寒、喘咳不止、痰多色黃、脈浮滑數(shù)為辨證要點。清.《醫(yī)宗金鑒》:“暴喘傳名馬脾風,胸高脹滿脅作坑,鼻竅扇動神悶亂,五虎一捻方最靈?!?/p>現(xiàn)代研究

    臨床報道也見于治療小兒肺炎、喘憋性肺炎、嬰幼兒哮喘、非典型性肺炎等。實驗研究表明,五虎湯具有止咳、平喘、化痰等作用。

    方歌

    五虎湯清熱定喘,臘茶入麻杏石甘。

    摘錄明·《幼科發(fā)揮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處方半夏2錢,桂枝2錢,甘草2錢,生姜5片。功能主治少陰客寒下利,脈微弱而咽痛。用法用量水1盞半,煎至7分,徐徐咽之。摘錄《醫(yī)學入門》卷四......
  • 處方半夏2兩,風化消1兩。制法上為末,生姜自然汁打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中脘停伏痰飲,致臂痛不能舉,左右時復轉移。用法用量每服50丸,生姜湯送下。摘錄《醫(yī)學入門》卷五......
  • 別名半濕半熱湯處方半夏7分,茯苓7分,白術7分,前胡5分,枳殼(麩炒黃色)5分,甘草(炙)5分,大戟5分,黃芩3分,茵陳3分,當歸3分。制法上切細,作1服。功能主治酒疸,身黃無熱,靖言了了,腹?jié)M欲嘔,心煩足熱,或有癥瘕,心中懊憹,其脈沉弦緊......
  • 處方半夏 瓜萎仁各150克 貝母 桔梗各60克 枳亮45克 知母30克制法上藥為末,生姜汁浸蒸餅糊丸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化痰止嗽。主治痰嗽。用法用量每服30~50丸,姜湯下。摘錄《醫(yī)學入門》卷七......
  • 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卷六:半硫丸別名半桃丸(《三因極一病證方論》卷十二)。處方半夏(湯浸七次,焙干,為細末)硫黃(明凈好者,研令極細,用柳木槌子殺過)各等分制法上藥以生姜自然汁同熬,入干蒸餅末攪和勻,入臼內(nèi)杵數(shù)百下,丸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除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