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香茹

    拼音注音Xiānɡ Rú別名

    矮鬼針草、鹿角草

    出處

    《福建中草藥》

    來源

    為菊科植物香茹全草。夏、秋采,鮮用或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山坡向陽地。分布我國南部及福建、臺灣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草本,高15~35厘米。莖有縱棱。葉片羽狀分裂,裂片線形;根生葉具長柄;莖生葉互生,柄較短。頭狀花序小,黃色,異性;總苞鐘狀,苞片狹,2列:花托有細鱗;緣花舌狀,雌性,1列;盤花管狀,兩性,4齒裂;盤花的花柱兮枝有長尖頭。瘦果纖弱,4棱形,頂部有硬芒2條。花期夏季。

    性味

    微辛,涼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熱利濕。治中暑吐瀉,痢疾,濕熱浮腫,齒齦炎,背痛,帶狀皰疹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1~2兩。外用:搗汁涂。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垂果南芥拼音注音Chuí Guǒ Nán Jiè來源十字花科垂果南芥Arabis pendula L.,以果實入藥。生境分布內(nèi)蒙古、東北、華北、西北、西南。性味辛,平。功能主治清熱解毒,消腫。主治瘡瘍腫毒。用法用量1~3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uí Guǒ Dà Suàn Jiè出處據(jù)《晶珠本草》記載:垂果大蒜芥可治肉毒癥和騷熱病。原植物果莢同側(cè)懸垂是其特征?!缎螒B(tài)比喻》記載:垂果大蒜芥生長在旱灘、田邊地頭。葉像蘿卜葉;根細;莖單一,分枝多,枝頭開黃花;果莢長,狀如松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uí Liǔ別名柳樹、清明柳、吊楊柳、線柳、倒垂柳、青龍須[根名]來源楊柳科柳屬植物垂柳Salix babylonica L.,以枝、葉、樹皮、根皮、須根等入藥。枝、葉夏季采,須根、根皮、樹皮四季可采。性味苦,寒。功能主治清熱解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uí Zhū Huā別名白客馬葉來源安息香科垂珠花Styrax dasyantha Perk.,以葉入藥。生境分布貴州等省。性味甘、苦,寒。功能主治止咳潤肺。主治咳嗽,肺燥。用法用量3~5錢。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......
  • 《中國藥典》:垂盆草拼音注音Chuí Pén Cǎo別名狗牙半支、石指甲、半支蓮、養(yǎng)雞草、狗牙齒、瓜子草英文名HERBA SEDI來源本品為景天科植物垂盆草Sedum sarmentosum Bunge 的新鮮或干燥全草。夏、秋二季采收,除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