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小金錢草

    《中藥大辭典》:小金錢草拼音注音Xiǎo Jīn Qián Cǎo別名

    荷包草(《百草鏡》),肉餛飩草(《眼科要覽》),金鎖匙(《綱目拾遺》),黃疸草(《中國植物圖鑒》),小馬蹄草(《貴州民間方藥集》),螺丕草(《福建民間草藥》),小銅錢草、酒杯窩(《廣西中獸醫(yī)藥植》),金挖耳、雞眼草、小燈盞菜(《廣西中藥志》),小迎風(fēng)草、小碗碗草(《四川中藥志》),小元寶草(《上海常用中草藥》),落地金錢(《福建中草藥》),小蛤蟆碗(《浙江民間常用草藥》),九連環(huán)(《四川常用中草藥》)。

    出處

    《四川中藥志》

    來源

    為旋花科植物馬蹄金全草。4~6月收采,曬干,去凈泥雜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路邊、草叢、墻下等半陰濕處。分布四川、貴州、云南、廣東、廣西、福建、浙江、江蘇、湖南、湖北、江西、臺(tái)灣等地。產(chǎn)四川、浙江、福建、廣西、湖南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多年生草本,匍匐、纖細(xì),長至30厘米,節(jié)處著地生不定根,全體通常被丁字形著生的毛。單葉互生,圓形至腎形,徑6~10毫米,很少達(dá)25毫米,先端圓形,有時(shí)微凹,全緣,基部深心形,上面綠色,光滑,下面淺綠色,禿凈或有疏柔毛?;ㄐ?,單生葉腋,花梗短于葉柄;花萼5裂,裂片卵形,長不及1毫米,綠色,宿存;花冠鐘狀,白色;雄蕊5;子房上位,2室,為兩個(gè)分離的心皮組成。蒴果近球形,徑約2毫米,短于花萼。種子兩粒?;ㄆ?月。果期7~8月。

    性狀

    干燥全草多皺縮成團(tuán),根細(xì),黃綠色,莖纖細(xì),灰棕色,連同葉之下面,均被以稀疏白色或灰黃色毛茸。質(zhì)脆,易折斷。斷面中有小孔。葉互生,多皺縮,圓形或腎形,灰綠色至棕色,上面稍粗糙,質(zhì)脆易碎,生藥中稀見花果。氣微弱,味辛。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《閩東本草》:"入肺、肝二經(jīng)。"

    性味

    苦辛,涼。

    ①《綱目拾遺》:"性微寒。"

    ②《福建民間草藥》:"辛,平。"

    ③《廣西中藥志》:"味淡微酸,性涼,無毒。"

    注意

    《綱目拾遺》:"忌鹽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熱,解毒,利水,活血。治黃疸,痢疾,砂石淋痛,白濁,水腫,疔瘡腫毒,跌打損傷。

    ①《百草鏡》:"利濕熱。治黃疸,臌脹,白濁,經(jīng)閉;搗汁點(diǎn)熱眼;煎湯洗痔瘡腫痛。"②《貴州民間方藥集》:"治病后體虛,興奮精神;又可利尿,治水腫。"

    ③《廣西中藥志》:"利尿,散瘀,止痛。治五淋,白濁,痢疾;外治跌打刀傷,風(fēng)火眼痛。"

    ④《四川中藥志》:"除風(fēng),理氣。治風(fēng)寒咳嗽。跌打損傷及黃疸病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2~5錢(鮮者1~2兩)。外用:搗敷或搗汁滴眼。

    復(fù)方

    ①治黃疸:荷包草、螺螄三合。同搗汁澄清,煨熱服。(《周益生家寶方》)

    ②治痢疾:鮮螺丕草兩三握;洗凈后,搗爛并絞汁,加冰糖一兩燉半小時(shí),飯前分兩次服。(《福建民間草藥》)

    ③治水腫初起:活鯽魚大者一尾,用瓷片割開,去鱗及腸血,以紙拭凈,勿見水,以荷包草填腹令滿,甜白酒蒸熱,去草食魚。(《百草鏡》)

    ④治全身水腫(腎炎):鮮馬蹄金搗敷臍上,每日一次,七日為一療程,或五錢至一兩煎服。(《上海常用中草藥》)

    ⑤治膀胱結(jié)石及膽結(jié)石:小金錢草、滿天星、大金錢草。蒲公英。共煎服。(《四川中藥志》)

    ⑥治傷風(fēng)感冒:馬蹄金五錢至一兩。煎服。(《上海常用中草藥》)

    ⑦治中暑腹痛:鮮馬蹄金二兩。搗汁,沖酒或開水服。(《福建中草藥》)

    ⑧治尿血:鮮馬蹄金一至二兩,冰糖五錢。水燉服。(《福建中草藥》)

    ⑨治小兒腹脹:鮮黃疸草一兩,冰糖三錢,開水適量沖燉服;渣搗敷臍中。

    ⑩治跌打損傷:鮮黃疸草五錢,生姜二片,共搗爛擦傷處;并以鮮黃疸草二兩,黃酒、開水各四兩,燉服。

    ⑾治小兒乳蛾:鮮黃疸草搗爛,浸米泔中約一小時(shí),取濃汁頻頻含漱。(⑨方以下出《閩東本草》)

    ⑿治眼中生疔:肉餛飩草(連根、葉)和酒釀糟搗汁飲。(《眼科要覽》)

    ⒀治手指螺疔:鮮黃疸草一兩,冬蜜少許,搗爛敷患處。未成膿者消散,巳成膿者促其潰膿。(《閩東本草》)

    ⒁治乳癰:鮮馬蹄金搗爛外敷。(《上海常用中草藥》)

    ⒂治蛇咬:灰藿、內(nèi)餛飩草、野甜菜,三味共搗敷之。(《周益生家寶方》)

    ⒃治肺出血:鮮螺丕草一握,洗凈,搗爛并絞汁,酌加冰糖燉半小時(shí),飯后服,日服兩次。(《福建民間草藥》)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小金錢草拼音注音Xiǎo Jīn Qián Cǎo別名

    荷包草、肉餛飩草、金鎖匙、黃疸草、小馬蹄草、螺丕草、小銅錢草、酒杯窩、金挖耳、雞眼草、小燈盞菜、小迎風(fēng)草、小碗碗草、小半邊蓮、地不臘、星子草、小元寶草、落地金錢、小蛤蟆碗、九連環(huán)、小馬蹄金、金錢草、玉蝕飩、小半邊錢、小類盞、金馬蹄草

    英文名Creeping Dichondra Herb, Herb of Creeping Dichondra出處

    出自《四川中藥志》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雙子葉植物藥旋花科植物馬蹄金的全草。

    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Dichondra repens Forst.

    采收和儲(chǔ)藏:全年隨時(shí)可采,鮮用或洗凈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路邊、溝邊草從事 或墻下、花壇等半陰濕處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長江以南各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馬蹄金,多年生匍匐小草本。莖細(xì)長,被灰色短柔毛,節(jié)上生根。單葉互生;葉柄長3-5cm;葉片腎形至圓形,直徑0.4-2.5cm,先端寬圓形或微缺,基部闊心形,葉面微被毛,背面被貼生短柔毛,全緣?;▎紊谌~腋,花柄短于葉柄,絲狀;萼片5,倒卵狀長圓形至匙形,長2-3mm,背面及邊緣被毛;花冠鐘狀,黃色,深5處;子房被疏柔毛,2室,花柱2,柱頭頭狀。蒴果近球形,直徑約1.5mm,膜質(zhì)。種子1-2顆,黃色至褐色,無毛?;ㄆ?月。果期7-8月。

    栽培

    生物學(xué)物性 生長于半陰濕,土質(zhì)肥沃的田間或山地。

    栽培技術(shù) 采用分蔸繁殖,于4-5月將匍匐莖帶土鏟起分成小蔸,按穴距15-20cm進(jìn)行栽植。栽澆水保濕,注意除去雜草。

    性狀

    性狀鑒別 全草纏繞成團(tuán)。莖細(xì)長,被灰色短柔毛,節(jié)上生根,質(zhì)脆,易折斷,斷面中有小孔。葉互生,多皺縮,青綠色,灰綠色或棕色,完整者展平后圓形或腎形,直徑0.5-2cm,基部心形,上面微被毛,下面具短柔毛,全緣;葉柄長約2cm;質(zhì)脆易碎。偶見灰棕色近圓球形果實(shí),直徑約2mm。種子1-2,黃色或褐色,氣微,味辛。以吉多、色青綠者為佳。

    藥理作用

    58%煎劑用平板挖溝法,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。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肺;肝經(jīng)

    性味

    苦辛;涼

    注意

    《綱目拾遺》:忌鹽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熱;利濕;解毒。主黃疸;痢疾;砂淋;白濁;水腫;疔瘡腫毒;跌打損傷;毒蛇咬傷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6-15g,鮮品30-60g。外用:適量,搗敷。

    各家論述

    1.《百草鏡》:利濕熱。治黃疸,臌脹,白濁,經(jīng)閉;搗汁點(diǎn)熱眼;煎湯洗痔瘡腫痛。

    2.《貴州民間方藥集》:治病后體虛,興奮精神;又可利尿,治水腫。

    3.《廣西中藥志》:利尿,散瘀,止痛。治五淋,白濁,痢疾;外治跌打刀傷,風(fēng)火眼痛。

    4.《四川中藥志》:除風(fēng),理氣。治風(fēng)寒咳嗽,跌打損傷及黃疸病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八角蓮拼音注音Bā Jiǎo Lián別名一把傘、六角蓮、獨(dú)葉一枝花、獨(dú)腳蓮[江西]、一碗水[陜西]、八角七、八角兵盤七、鬼臼來源為小檗科八角蓮屬植物八角蓮Dysosma pleiantha (Hance) Woods.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ā Jiǎo Lián Yè別名鬼臼葉英文名leaf of Common Dysosma出處出自《本草綱目》來源藥材基源:為小檗科植物八角蓮、六角蓮和川八角蓮的葉。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1.Dysosma versipellis(H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ā Jiǎo Jīn Pán別名手樹、金剛纂英文名Japanese Fatsia出處始載于《臺(tái)灣藥用植物志》。來源藥材基源:為五加科植物八角金盤的葉或根皮。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Fatsia japonica (Thunb.) De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八角香拼音注音Bā Jiǎo Xiānɡ別名蜘蛛草、白花蟹甲草來源菊科蟹甲草屬植物兔耳風(fēng)花蟹甲草Cacalia ainsliaeflora (Franch.) Hand.-Mazz.,以塊莖入藥。秋季采挖,去凈泥沙,曬干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冰拼音注音Bīnɡ別名凌(《綱目》)出處《本草拾遺》來源為水凝成的無色透明的固體。性味《本草拾遺》:“味甘,大寒,無毒?!肮δ苤髦瓮藷嵯睿饪食裏?。治傷寒陽毒,熱甚昏迷,中暑煩渴。①《本草拾遺》:“主去熱煩?!阿凇度沼帽静?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