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響鈴草

    《中藥大辭典》:響鈴草拼音注音Xiǎnɡ Línɡ Cǎo別名

    野花生(《中國植物志》),荷豬草、黃花野百合(《中國主要植物圖說·豆科》),馬響鈴(《滇南本草整理本》),鈴鈴草、腎氣草(《四川中藥志》),響鈴子(《中國藥植圖鑒》),小狗響鈴、假地豆、地響鈴、野豌豆、馬小蓮、野毛豆(《云南中草藥選》),馬鈴草、響亮草、荷承草(江西《草藥手冊》)。

    出處

    《滇南本草》

    來源

    為豆科植物假地藍全草帶根全草。夏季采收,曬干,或切段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山坡、荒地。我國普遍有分布,而以西南為多見。產(chǎn)于云南、四川、貴州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多年生草本。根長達60厘米以上。莖、枝直立或略上升,通常分枝甚多;莖、枝、葉各部分均有稍長而擴展的毛,毛略粗糙,稍呈絲光質(zhì)。單葉互生,矩形,長卵形或長橢圓形,長2~5厘米,寬1~3厘米,兩面均有毛而下面脈上最密,先端鈍或微尖,基部窄或略呈楔形,側(cè)脈不明顯:幾無葉柄;托葉披針形,長4~6毫米,反折??偁罨ㄐ?,頂生或同時腋生。有花2~6朵;萼筒很短,萼片披針形,不相等;花冠與萼片等長或長過萼片,蝶形,黃色,旗瓣有爪,圓形,翼瓣倒卵狀長圓形,較旗瓣為短,龍骨瓣與翼瓣等大,向內(nèi)彎曲;雄蕊10,單體,藥2室;子房線形,花柱長,柱頭稍斜。莢果膨脹成膀胱狀,長2.5~3厘米。種子20~30顆,腎形?;ㄆ?~10月。

    性狀

    干燥全草,莖圓形,全體有黃棕色茸毛。葉片卷曲,多脫落,呈橢圓形或卵形,黃綠色。枝端尚帶莢果,種子大多脫落。帶根者,根婉蜒而長,圓形,少分枝,須根細長,表面土黃色。

    化學成分

    豬屎豆種子含豬屎豆堿、次豬屎豆堿、光萼豬屎豆堿、尼勒吉扔堿、豬屎青堿等生物堿,尚含β-谷甾醇、木犀草素、牡荊素、牡荊素木糖甙以及能凝集人A型和B型紅細胞的植物凝集素。

    藥理作用

    豬屎豆種子及葉含大量生物堿,可通過完整皮膚吸收,主要對肝臟表現(xiàn)毒性,但不出現(xiàn)貧血、血清總蛋白降低、血漿凝血酶元時間(大鼠)延長。開花期植物的葉喂飼山羊可引起中毒,干枯物則失去毒性(其抗腫瘤作用參見"野百合"條)。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《滇南本草》:"入肺。"

    性味

    苦微酸,寒。

    ①《滇南本草》:"性寒,味苦微酸。"

    ②《滇南本草圖說》:"氣味辛酸苦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斂肺氣,補脾腎,利小便,消腫毒。治久咳痰血,耳鳴,耳聾,夢遺,慢性腎炎,膀胱炎,腎結(jié)石,扁桃腺炎,淋巴腺炎,疔毒,惡瘡。

    ①《滇南本草》:"斂肺氣,止咳,消痰,定喘。"

    ②《滇南本草圖說》:"治石淋內(nèi)結(jié);搗爛敷瘡。"

    ③《草木便方》:"補中益氣,療耳鳴,頭目昏眩,崩淋。又瀉火清熱,平肝風,消腫痛。"

    ④《分類草藥性》:"大補脾腎,治耳聾,氣虛。"

    ⑤《四川中藥志》:"補中益氣,治耳鳴耳聾,頭目眩暈,腎虧遺精,及婦女干血勞。"

    ⑥《云南中草藥選》:"利水,消炎,平喘,止咳。治慢性腎炎,膀胱炎,慢性支氣管炎,扁桃腺炎,淋巴腺炎,腎結(jié)石;月經(jīng)不調(diào),痛經(jīng)。"

    ⑦江西《草藥手冊》:"解毒透疹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0.5~1兩;或燉肉。外用:搗敷。

    復方

    ①治久咳,痰中帶血:響鈴草蜜炙,煎湯服。(《滇南本草》)

    ②治氣虛耳鳴:響鈴草一兩,豬耳朵一對。加食鹽燉服。

    ③治病后耳聾:響鈴草八錢,石菖蒲三錢。煎水服。

    ④治夜夢遺精:響鈴草五錢.夜寒蘇五錢,爬巖龍五錢,毛藥五錢,雙腎草三錢。燉肉服。

    ⑤治虛弱氣墜:響鈴草根五錢,一朵云三錢。燉肉服。(②方以下出《貴陽民間藥草》)

    ⑥治疔毒、惡瘡:假地藍全草,搗爛敷患處。(《湖南藥物志》)

    備注

    在四川地區(qū),同屬植物豬屎豆、野百合(參見"野百合"條)及條葉豬屎豆等的全草,與本品同等入藥。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響鈴草拼音注音Xiǎnɡ Línɡ Cǎo別名

    馬響鈴、響鈴豆、假花生

    英文名Rrst-coloured Crotalaria Herb, Herb of Rust-coloured Crotalaria出處

    出自《滇南本草》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豆科植物假地藍條葉豬屎豆的根或全草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1.Crotalaria ferruginea Grah.2.Crotalaria linifolia L.f.

    采收和儲藏:夏、秋季采收,鮮用或扎成把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1.生于丘陵、山坡荒地。

    2.生于荒山坡草叢中。

    資源分布:1.分布于江蘇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臺灣、湖北、湖南、廣東、廣西、四川、貴州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
    2.分布于臺灣、湖南、廣東、廣西、四川、貴州、云南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1.假地藍 灌木狀多年生草本。根長達60cm以上。分枝很多。全株幾被長而擴展的絹毛。單葉互生,幾無葉柄;托葉披針形,長4-6mm,反折。葉片長圓形、長卵形或長橢圓形,長2-6cm,寬1-3cm,先端鈍或微尖,基部狹或略呈楔形,兩面均被毛,下面脈上尤密??偁罨ㄐ蝽斏耙干谢?-6朵;苞片及小苞片披針形,花萼長約1cm,5深裂,幾達基部,被毛,裂片披針形;蝶形花冠,黃色,長約1cm;雄蕊10,單體,花藥異型;子房線形,花柱內(nèi)彎,柱頭略偏。莢果長圓形,膨脹成膀胱狀,長2.5-3cm。種子腎形,20-30顆。花、果期6-10月。

    2.條葉豬屎豆 多年生直立草本,灌木狀,高45-100cm。上部分枝,莖、枝和葉密被絹毛。葉為單葉,互生,幾無柄;無托葉;葉片長圓形,倒披針形,稀有線形,長2-5cm,寬1-2cm,先端微不或鈍,有細小的短尖頭,基部圓鈍,兩面均被絹質(zhì)短毛??偁罨ㄐ蝽斏耙干?,有多花;苞片和小苞片均為線形,長2-3mm,密被絹質(zhì)短毛;花萼管短,長6-8mm,5深裂,裂片不等大,上面2裂片近合生;蝶形花冠,黃色,旗瓣近寬圓形,先端微凹;雄蕊10,單體,花絲不等長,花藥異型;子房長圓形,花柱細長,柱頭頭狀。莢果四角菱形,熟時黑色,花柱宿存。種子8-10顆,腎形,直徑約2mm?;?、果期5-11月。

    栽培

    生物學特性 假地藍喜溫暖、向陽的環(huán)境。土壤以排水良好的夾沙土較好。

    栽培技術 用種子繁殖。四川地區(qū)2-3月播種。在整好的地上,開1.3m寬的畦,按行株距各約33cm開穴,深約7cm,每穴播種子10余粒,施人畜糞水后,再蓋草木灰1cm厚。

    田間管理 在苗出齊后,要淺耕除草、追肥1次,并行勻苗、補苗,每穴留苗3-4株。在6、8、10月各中耕除草1次,并在6月和10月各追肥1次。以后每年4、8、10月都要中除1次,并在4月和10月中除后各追肥1次,肥料可用人畜糞水。

    病蟲害防治 病害有根腐病,除注意排水、松土外,并可用石灰水灌穴防治。

    性狀

    干燥全草,莖圓柱形,多彎曲,全體有黃棕色茸毛;帶根者,根較長,圓條形,少分枝,須根細長,表面土黃色。葉片多卷曲,或已脫落,展開后呈橢圓形或卵形,黃綠色,有黃棕色茸毛。枝端常帶有膨脹呈矩圓形的果實,長2.5-3cm,內(nèi)有20-30顆種子,搖之有聲,如響鈴,或種子已散落。種子腎形。氣微,味微苦。種子具豆腥氣。以完整、少碎斷,果實內(nèi)含種子,搖之如響鈴者為佳。

    化學成分

    豬屎豆種子含豬屎豆堿(Mucronatine) 、次豬屎豆堿(Mucronatinine) 、光萼豬屎豆堿(Usaramine)、尼勒吉扔堿(Nilgirine) 、豬屎青堿(Crotastriatine)等生物堿,尚含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、木犀草素(Luteolin)、牡荊素(Vitexin)、牡荊素木糖甙(Vitexin-o-xyloside) 以及能凝集人A型和B型紅細胞的植物凝集素。預試根含酚性成分,有機酸、糖、多糖、甙類及植物甾醇等。有謂本品含水量野百合含堿(monocro-taline)。

    藥理作用

    豬屎豆種子及葉含大量生物堿,可通過完整皮膚吸收,主要對肝臟表現(xiàn)毒性,但不出現(xiàn)貧血、血清總蛋白降低、血漿凝血酶元時間(大鼠)延長。開花期植物的葉喂飼山羊可引起中毒,干枯物則失去毒性。(其抗腫瘤作用參見野百合條)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肺經(jīng)

    性味

    苦微酸;平寒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滋腎養(yǎng)肝,止咳平喘,利濕解毒。主耳鳴,耳聾,頭目眩暈,遺精,月經(jīng)過多,白帶,久咳痰血,哮喘,腎炎,小便不利,扁桃體炎,腮腺炎,疔瘡腫毒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15-30g。外用:適量,鮮品搗敷。

    復方

    ①治久咳,痰中帶血:響鈴草蜜炙,煎湯服。(《滇南本草》)②治氣虛耳鳴:響鈴草一兩,豬耳朵一對。加食鹽燉服。③治病后耳聾:響鈴草八錢,石菖蒲三錢。煎水服。④治夜夢遺精:響鈴草五錢,夜寒蘇五錢,爬巖龍五錢,毛藥五錢,雙腎草三錢。燉肉服。⑤治虛弱氣墜:響鈴草根五錢,一朵云三錢。燉肉服。(②方以下出《貴陽民間藥草》)⑥治療毒、惡瘡:假地藍全草,搗爛敷患處。(《湖南藥物志》)

    各家論述

    1.《滇南本草》:斂肺氣,止咳,消痰,定喘。

    2.《滇南本草圖說》:治石淋內(nèi)結(jié);搗爛敷瘡。

    3.《草木便方》:補中益氣,療耳鳴,頭目昏眩,崩淋。又瀉火清熱,平肝風,消腫痛。

    4.《分類草藥性》:大補脾腎,治耳聾,氣虛。

    5.《四川中藥志》:補中益氣,治耳鳴耳聾,頭目眩暈,腎虧遺精,及婦女干血勞。

    6.《云南中草藥選》:利水,消炎,平喘,止咳。治慢性腎炎,膀胱炎,慢性支氣管炎,扁桃腺炎,淋巴腺炎,腎結(jié)石;月經(jīng)不調(diào),痛經(jīng)。

    7.江西《草藥手冊》:解毒透疹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Bǎi Jiě Mǎ Dōu Línɡ別名白金果欖、山總管、百解薯。來源藥材基源:為馬兜鈴科植物香港馬兜鈴的根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AristolochiawestlandiiHemsl.采收和儲藏:夏、秋季采,洗凈,切片,曬干。生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ǎi Zú Ténɡ別名神仙對坐草、石上蜈蚣、飛天蜈蚣、百足草、鐵斑鳩、巴巖姜、姜藤、天蜈蚣、土石蜈蚣、雄雞尾、細蜈蚣草、蜈蚣草、石蜈蚣、下山蜈蚣英文名Creeping Pothos出處始載于《新華本草綱要》。來源藥材基源:為天南......
  • 《中國藥典》:百部拼音注音Bǎi Bù別名百條根、百部草、鬧虱藥、藥虱藥英文名RADIX STEMONAE來源本品為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Stemona sessilifolia (Miq.) Miq.、蔓生百部Stemona japonica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百部還魂拼音注音Bǎi Bù Hái Hún別名還魂草(《廣西中藥志》),狗笠耳(《廣西藥植名錄》)。出處《廣西中藥志》來源為三白草科植物裸蒴的全草或葉。生境分布分布西南及南部。原形態(tài)蔓生草本,全株有腥味,光滑無毛。莖軟弱,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ǎi Lǐ Xiānɡ別名地椒、麝香草來源為唇形科百里香屬植物百里香Thymus serpyllum L.[T. mongolicus Ronn.]和地椒(興凱百里香)T. przewalskii (Komar.) Nakai,以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