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白術二兩,香附(炒)、人參、縮砂仁,各一兩;丁香(炙)、麥蘗、肉豆蔻(煨)、白豆蔻、木香、青皮,各半兩;甘草(炙)一兩半,半夏(湯泡七次)二錢半,藿香、厚樸(姜炒),各七錢半;神僸(炒)、草果,各二錢半;沉香、陳皮,各七錢半。(一本丁杳、白豆蔻。有白芷、檳榔各半兩)
上俰咀。
治脾胃不和,中寒上氣,脅肋脹滿,心腹廣痛,痰逆惡心;或時嘔吐,飲食減少,十膈五噎,痞塞不通,噫氣吞酸,口苦失味,并皆主之。
每四錢,水二大盞,姜三片,棗一個,煎八分,去滓,熱服。
CopyRight ©2019-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
網站備案/許可證號:魯ICP備19034508號-2
白術二兩,香附(炒)、人參、縮砂仁,各一兩;丁香(炙)、麥蘗、肉豆蔻(煨)、白豆蔻、木香、青皮,各半兩;甘草(炙)一兩半,半夏(湯泡七次)二錢半,藿香、厚樸(姜炒),各七錢半;神僸(炒)、草果,各二錢半;沉香、陳皮,各七錢半。(一本丁杳、白豆蔻。有白芷、檳榔各半兩)
炮制上俰咀。
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,中寒上氣,脅肋脹滿,心腹廣痛,痰逆惡心;或時嘔吐,飲食減少,十膈五噎,痞塞不通,噫氣吞酸,口苦失味,并皆主之。
用法用量每四錢,水二大盞,姜三片,棗一個,煎八分,去滓,熱服。
摘錄《宋·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