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仙人球

   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仙人球拼音注音Xiān Rén Qiú別名

    天鵝蛋、仙人掌、薄荷包掌

    來源

    仙人掌科仙影拳屬植物仙人球Echinopsis multiplex Pfeiff. et Otto,以全草入藥。全年可采,鮮用或曬干。

    性味

    甘、平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熱解毒,消腫止痛。用于肺熱咳嗽,痔瘡;外用治蛇蟲咬傷,燙傷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0.5~1兩。外用適量,鮮品搗爛取汁涂敷患處。

    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《中藥大辭典》:仙人球拼音注音Xiān Rén Qiú別名

    仙人拳(《中國植物圖鑒》),刺球、翅翅球、雪球(《福建民間草藥》)。

    出處

    《福建民間草藥》

    來源

    為仙人掌科植物仙人球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各地園圃有栽培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莖球形或橢圓形,高15厘米,綠色,肉質(zhì),有縱棱12~14條,棱上有叢生的針刺,通常10~15枚,直硬,黃色或暗黃色,長短不一,輻射狀。網(wǎng)目部有白絨毛?;ㄒ归_,生于側(cè)面的網(wǎng)目部,即在刺的上方,長喇叭狀,長20厘米許,紅色,芳香;花筒外被鱗片,鱗腋有長毛。漿果球形至卵形,無刺。種子細(xì)小,花期5~6月。

    性味

    甘淡,平。

    ①《福建民間草藥》:"甘,寒。"

    ②《陸川本草》:"性寒,微酸。"

    ③《湖南藥物志》:"淡,平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治肺熱咳嗽,痰中帶血,癰腫,湯火傷。

    ①《福建民間草藥》:"滑腸,瀉火,消癰。"

    ②《陸川本草》:"清心肺,止血。治肺熱咳嗽,痰中帶血。"

    ③《湖南藥物志》:"消腫止痛,行氣活血,祛濕退熱,生肌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3~5錢(鮮者2~3兩)。外用:搗敷或搗汁涂。

    復(fù)方

    ①治湯火傷,蛇蟲咬傷:仙人球全草,搗汁涂。(《湖南藥物志》)

    ②治手掌生瘡毒:仙人球全草,搗爛敷。(《湖南藥物志》)

    ③治胃痛:仙人球(剝?nèi)ネ馄ぃ┤齼?,水煎服,每日一至二次。(《福建民間草藥》)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仙人球拼音注音Xiān Rén Qiú別名

    番鬼?xiàng)钐?、(艸刺)球、翅翅球、雪球、仙人頭、棒棒錘、天鵝蛋、薄荷包掌、仙人拳

    出處

    出自《福建民間草藥》。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仙人掌科植物仙人球的莖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Echinopsis multiplex (Pfeiff.)Zucc.

    采收和儲藏:全年可采,洗凈,去皮、刺,鮮用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陽光充足的砂質(zhì)壤土,耐旱,不耐寒。

    資源分布:全國各地均有零星栽培,南方多載于庭園,假山或花盆中,北方多栽培于溫室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多年生常綠肉質(zhì)草本,高約15cm。莖球形,橢圓形或倒卵形,綠色,肉質(zhì),有縱棱12-14條,棱上有叢生的針刺,通常每叢6-10枚,少數(shù)達(dá)15枚,長2-4cm,硬直,黃色或黃褐色,長短不一,輻射狀,刺叢內(nèi)著生密集的白絨毛。中細(xì)小,生于刺叢內(nèi),早落?;ù笮?,側(cè)生,著生于刺叢中,粉紅色,夜間開放,長喇叭狀,長15-20cm,花筒外被鱗片,鱗片腋部具長綿毛。漿果球形或卵形,無刺。種子細(xì)小,多數(shù)?;ㄆ?-6月。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肺;胃經(jīng)

    性味

    甘;性平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熱止咳;涼血解毒;消腫止痛。主肺熱咳嗽;痰中帶血;衄血;吐血;胃潰瘍;癰腫;燙傷;蛇蟲咬傷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9-30g。外用:適量,鮮品搗敷,或搗汁涂搽。

    各家論述

    1.《福建民間草藥》:滑腸,瀉火,消癰。

    2.《陸川本草》:清心肺,止血。治肺熱咳嗽,痰中帶血。

    3.《湖南藥物志》:消腫止痛,行氣活血,祛濕退熱,生肌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Chuí Liǔ別名柳樹、清明柳、吊楊柳、線柳、倒垂柳、青龍須[根名]來源楊柳科柳屬植物垂柳Salix babylonica L.,以枝、葉、樹皮、根皮、須根等入藥。枝、葉夏季采,須根、根皮、樹皮四季可采。性味苦,寒。功能主治清熱解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uí Zhū Huā別名白客馬葉來源安息香科垂珠花Styrax dasyantha Perk.,以葉入藥。生境分布貴州等省。性味甘、苦,寒。功能主治止咳潤肺。主治咳嗽,肺燥。用法用量3~5錢。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......
  • 《中國藥典》:垂盆草拼音注音Chuí Pén Cǎo別名狗牙半支、石指甲、半支蓮、養(yǎng)雞草、狗牙齒、瓜子草英文名HERBA SEDI來源本品為景天科植物垂盆草Sedum sarmentosum Bunge 的新鮮或干燥全草。夏、秋二季采收,除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uí Suì Ráo Huā別名金腰帶、了哥王、雞斷腸、雀兒麻、山棉皮、野發(fā)麻、野棉花、雀子麻、地棉麻。來源藥材基源:為瑞香科植物細(xì)軸蕘花的花、根或莖皮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Wikstroemia nutans Champ.采收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uí Huā Hú Zhī Zǐ別名馬掃帚來源豆科垂花胡枝子Lespedeza penduliflora (Oudemann) Nakai ssp. cathayana Hsu et All.,以花、根、根皮入藥。生境分布浙江。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