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牛毛廣東、紫萁、貫眾
始載于《長白山植物藥志》。
藥材基源:為紫萁科植物分株紫萁的根莖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Osmunda cinnamomea L.[O.cinnamomea L.var.asiatica Fernald;O.cinnamomea L.var.fokiensis Copel.]
采收和儲藏:春、秋季采收,洗凈,除去須根及葉柄,曬干。
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沼澤地或潮濕山谷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吉林、黑龍江、安徽、江西、福建、臺灣等地。
陸生蕨類,植株高50-100cm。根莖粗短或具粗肥圓柱形的主軸。葉叢生,二型;營養(yǎng)葉柄禾稈色,干后淡棕色,長20-40cm;葉片二回羽狀深裂,長圓形或狹橢圓形,長35-60cm,寬12-24cm;羽片12-20對,近對生,無柄,基部有關節(jié),線狀披針形或披針形,長8-12cm,寬1.2-2.4cm;裂片12-14對,長圓形,長約1cm,寬約4-6mm,全緣,紙質(zhì),幼時有淡棕色絨毛;中脈明顯,側(cè)脈二叉分枝;孢子葉柄長24-40cm;葉片二回羽狀,長20-40cm,寬3-4cm;羽片12-14對,緊縮成線形,背面密被暗棕色的孢子囊。
葉含高含量淀粉,葉綠素;葉柄含白色花青甙(leukoanthocyanine),木質(zhì)素(ligning),纖維,果膠,糖,兒茶酸(catechuic acid)等。還含氨基酸:谷氨酸(glutamic acid),苯丙氨酸(phenylaanine),脯氨酸(proline),丙氨酸(alanine)等。
肝經(jīng)
苦;微寒
清熱解毒;止血殺蟲;利尿。主痄腮;流感;痢疾;鼻衄;崩漏;外傷出血;鉤蟲??;蟯蟲??;小便不利
內(nèi)服:煎湯,10-30g;或炒炭研末,每次3g,每日2-3次。外用:適量,研末調(diào)涂。
《新華本草綱要》根莖:味苦,澀,性微寒。有清熱解毒、利尿鎮(zhèn)痛、止血殺蟲的功能。
CopyRight ©2019-2025 學門教育網(wǎng) 版權所有
網(wǎng)站備案/許可證號:魯ICP備19034508號-2
牛毛廣東、紫萁、貫眾
英文名asiatica Cinnamon Fern出處始載于《長白山植物藥志》。
來源藥材基源:為紫萁科植物分株紫萁的根莖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Osmunda cinnamomea L.[O.cinnamomea L.var.asiatica Fernald;O.cinnamomea L.var.fokiensis Copel.]
采收和儲藏:春、秋季采收,洗凈,除去須根及葉柄,曬干。
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沼澤地或潮濕山谷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吉林、黑龍江、安徽、江西、福建、臺灣等地。
原形態(tài)陸生蕨類,植株高50-100cm。根莖粗短或具粗肥圓柱形的主軸。葉叢生,二型;營養(yǎng)葉柄禾稈色,干后淡棕色,長20-40cm;葉片二回羽狀深裂,長圓形或狹橢圓形,長35-60cm,寬12-24cm;羽片12-20對,近對生,無柄,基部有關節(jié),線狀披針形或披針形,長8-12cm,寬1.2-2.4cm;裂片12-14對,長圓形,長約1cm,寬約4-6mm,全緣,紙質(zhì),幼時有淡棕色絨毛;中脈明顯,側(cè)脈二叉分枝;孢子葉柄長24-40cm;葉片二回羽狀,長20-40cm,寬3-4cm;羽片12-14對,緊縮成線形,背面密被暗棕色的孢子囊。
化學成分葉含高含量淀粉,葉綠素;葉柄含白色花青甙(leukoanthocyanine),木質(zhì)素(ligning),纖維,果膠,糖,兒茶酸(catechuic acid)等。還含氨基酸:谷氨酸(glutamic acid),苯丙氨酸(phenylaanine),脯氨酸(proline),丙氨酸(alanine)等。
歸經(jīng)肝經(jīng)
性味苦;微寒
功能主治清熱解毒;止血殺蟲;利尿。主痄腮;流感;痢疾;鼻衄;崩漏;外傷出血;鉤蟲??;蟯蟲??;小便不利
用法用量內(nèi)服:煎湯,10-30g;或炒炭研末,每次3g,每日2-3次。外用:適量,研末調(diào)涂。
各家論述《新華本草綱要》根莖:味苦,澀,性微寒。有清熱解毒、利尿鎮(zhèn)痛、止血殺蟲的功能。
摘錄《中華本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