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鐵線草

   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鐵線草拼音注音Tiě Xiàn Cǎo別名

    絆根草、蟋蟀草、動地虎、巴根草、草皮子

    來源

    禾本科狗牙根屬植物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(L.) Pers.,以全草根狀莖入藥。夏秋采集,分別曬干。

    性味

    甘,平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熱利尿,散瘀止血,舒筋活絡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,肝炎,痢疾,泌尿道感染,鼻衄,咯血,嘔血,便血,腳氣水腫,風濕骨痛,蕁麻疹,半身不遂,手腳麻木,跌打損傷;外用治外傷出血,骨折,瘡癰,小腿潰瘍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全草0.5~1兩,根狀莖1~2兩,水煎或泡酒服。外用適量,鮮嫩葉搗爛敷患處。

    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《中藥大辭典》:鐵線草拼音注音Tiě Xiàn Cǎo別名

    狗牙根

    性味

    微苦、平、無毒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男女諸風。對婦人產(chǎn)后風,有特效。用鐵線草根五錢、五加皮一兩、防風二錢,共研為末;另取一斤重的烏骨雞一只,水內(nèi)淹死(按:這是為了留血),去毛腸,砍為肉塊,加入藥末混勻,倒適量麻油炒肉塊成黃色;再隨人量加酒把雞煮熟。病人先以排風藤煎濃湯洗浴頭、身,然后飲酒吃雞,發(fā)現(xiàn)粘汁即愈。如不洗浴,則須發(fā)出風丹才見藥效。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藥大辭典》:鐵線草拼音注音Tiě Xiàn Cǎo別名

    絆根草、塹頭草(《植物名實圖考》),馬挽手(《分類草藥性》),行儀芝(《中國植物圖鑒》),牛馬根、馬根子草(《湖南藥物志》),鋪地草(《云南中草藥》)。

    出處

    《滇南本草》

    來源

    為禾本科植物狗牙根全草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長于曠地、溪邊和田野間,常用以鋪建草坪和球場。廣布我國黃河以南各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多年生草本,具根莖,須根細韌。稈匍匐地面,長達1米,向上直立部分高10~30厘米。葉鞘具膏,鞘口通常具柔毛;葉片線形,下部者因節(jié)間縮短似為對生,長1~6厘米,寬約1~3毫米。穗狀花序長1.5~5厘米,3~6枚呈指狀簇生于莖頂,小穗灰綠色或帶紫色,長2~2.5毫米;穎具一中脈以形成背脊,兩側膜質,長1.5~2毫米;外稃草質,與小穗同長,具三脈,脊上有毛;內(nèi)稃約與外稃等長,具二脊,花藥黃色或紫色,長1~1.5毫米?;ㄆ?~10月。

    化學成分

    全草含粗蛋白質6.1~14.7%,粗纖維28.5~36.9%,木質素9.3~11.4%,灰分3.7~6.2%,鈣0.29~0.97%,磷0.15~0.41%,鎂0.08~0.22%。尚分離出β-谷甾醇、β-谷甾醇-D-葡萄糖甙、棕櫚酸。

    藥理作用

    全草提取液在體外試驗(即用新鮮的人的枸櫞酸化的血液與葡萄球菌懸浮液共孵,計算吞噬細胞中的細菌數(shù))有較高的吞噬指數(shù),但其嫩枝的提取物未顯示有抗菌作用。此植物可產(chǎn)生氰酸,牲畜食之,有時可發(fā)生中毒。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《滇南本草》:"入肝。"

    性味

    苦微甘,平。

    ①《滇南本草》:"性溫,味微甘微酸。"

    ②《分類草藥性》:"微苦,平,無毒。"

    ③江西《草藥手冊》:"甘,平,無毒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祛風,活絡,解熱,止血,生肌。治風濕瘙痹拘攣,半身不遂,勞傷吐血,跌打,刀傷,臁瘡。

    ①《滇南本草》:"走經(jīng)絡,強筋骨,舒筋活絡。半身不遂,手足筋攣,痰火痿軟,筋骨酸痛,泡酒用之良效。""搗敷久遠臁瘡,生??;敷刀傷、跌打損傷,止血收口,能接筋骨。"

    ②《分類草藥性》:"治產(chǎn)后中風,療風疾,消腫毒氣。"

    ③《重慶草藥》:"退火解熱,生肌止血。治風濕,勞傷吐血,狗咬傷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0.5~1兩。外用:搗敷。

    復方

    ①治糖尿?。鸿F線草一兩。冰糖為引,水煎取。

    ②治吐瀉:鐵線草六錢。水煎服。

    ③治水腫:狗牙根、桐樹白皮各四錢。水煎服。

    ④治蛔蟲:鮮鐵線草一至二兩。水煎服。

    ⑤治牙痛:狗牙根、南竹根,沙參各三兩。煮豬精肉吃。

    ⑥治臁瘡長期不愈:狗牙根、茅草嫩尖各五錢。搗絨敷。(選方出江西《草藥手冊》)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鐵線草拼音注音Tiě Xiàn Cǎo別名

    假地豆、田吊子、血筋草、鋪地藤、烏蠅羽、拐子草、田胡蜘蛛

    英文名Herb of Bermudagrass出處

    出自《滇南本草》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豆科植物異葉山螞蟥的全草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Desmodium heterophyllum(Willd.)DC.[Hedysarum heterophyllum Willd.]

    采收和儲藏:9-10月采收,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山地林緣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江西、福建、臺灣、廣東、海南、廣西、四川、貴州、云南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鐵線草 平臥草本,長達70cm。莖多分枝,具毛。托葉披針狀銳尖形,長約3mm;三出復葉,小葉長橢圓形或倒卵狀長橢圓形,長約1.3-2.7cm或更小,下面有毛。蝶形花,紫紅色,腋生,單一,或成對,或成疏總狀花序,花梗長10-25mm;苞片大,披針形;萼片密生茸毛;旗瓣倒卵形,翼瓣長橢圓形,具短耳,龍骨瓣稍彎曲。莢果長1.3-2cm,有3-6莢節(jié),扁平,密生鉤狀毛。果期10-11月。

    化學成分

    全草含粗蛋白質6.1-14.7%,粗纖維28.5-36.9%,木質素9.3-11.4%,灰分3.7-6.2%,鈣0.29-0.97%,磷0.15-0.41%,鎂0.08-0.22%。尚分離出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、β-谷甾醇-D-葡萄糖甙、棕櫚酸。

    藥理作用

    全草提取液在體外試驗(即用新鮮的人的枸椽酸化的血液與葡萄球菌懸浮液共孵,計算吞噬細胞中的細菌數(shù))有輕高的吞噬指數(shù),但其嫩枝的提取物未顯示有抗菌作用。此植物可產(chǎn)生氰酸,牲畜食之,有時可發(fā)生中毒。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肝經(jīng)

    性味

    甘淡;平;無毒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熱解毒,利尿通淋。主肺熱咳嗽,咽喉腫痛,無名腫毒,瘡癤,熱淋,石淋,下肢浮腫,脘腹疼痛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30-60g。外用:適量,搗敷。

    復方

    ①治糖尿?。鸿F線草一兩。冰糖為引,水煎服。②治吐瀉:鐵線草六錢。水煎服。③治水腫:狗牙根、桐樹白皮各四錢。水煎服。④治蛔蟲:鮮鐵線草一至二兩。水煎服。⑤治牙痛:狗牙根、南竹根、沙參各三兩。煮豬精肉吃。⑥治臁瘡長期不愈:狗牙根、茅草嫩尖各五錢。搗絨敷。(選方均出江西《草藥手冊》)

    各家論述

    1.《滇南本草》:走經(jīng)絡,強筋骨,舒筋活給。半身不遂,手足筋攣,痰火瘺軟,筋骨酸痛,泡酒用之良效。搗敷久遠臁瘡,生?。环蟮秱?、跌打損傷,止血收口,能接筋骨。

    2.《分類草藥性》:治產(chǎn)后中風,療風疾,消腫毒氣。

    3.《重慶草藥》:退火解熱,生肌止血。治風濕,勞傷吐血,狗咬傷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Bái Bā Jiǎo Lián別名血絲金盆、鬼臼、九臼來源藥材基源:為小檗科植物貴州八角蓮的根及根莖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Dysosma majorensis(Gagnep.)Ying[Podophyllum majorense 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白蘭花拼音注音Bái Lán Huā別名白玉蘭、白緬花來源木蘭科含笑花屬植物白蘭花Michelia alba DC.,以根、葉、花入藥。夏秋采,鮮用或曬干。性味苦、辛,微溫。功能主治芳香化濕,利尿,止咳化痰。根:泌尿系感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Lán Huā Yè來源藥材基源:為木蘭科植物白蘭花的葉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Michelia alba DC.采收和儲藏:夏、秋采摘,洗凈,鮮用或曬干備用。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適生了溫暖濕潤氣候和肥沃疏松的土壤。資源分布:找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Lěnɡ Cǎo別名癆傷藥、冷水七、冷水丹、紅冷草。來源藥材基源:為鳳仙花科植物細柄鳳仙花的根及根莖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Impatiens leptocaulon Hook.f.采收和儲藏:夏、秋季采挖根及根莖,洗凈,鮮用......
  • 別名酸胖、哈爾馬格、唐古特白刺來源蒺藜科白刺屬植物甘青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r.以果實入藥。秋季果實成熟采收,曬干。性味甘、酸,溫。功能主治健脾胃,助消化,安神,解表,下乳。用于脾胃虛弱,消化不良,神經(jīng)衰弱,感冒,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