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田麻

   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田麻別名

    毛果田麻

    來源

    椴樹科田麻Corchoropsis tomentosa (Thunb.) Makino,以全草入藥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東北、華北、華東、湖北、湖南、廣東、四川、貴州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平肝利濕,解毒,止血。主治小兒疳積,白帶過多,癰癤腫毒。外用治外傷出血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3~5錢,外用鮮品適量,搗爛敷患處。

    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《中華本草》:田麻拼音注音Tián Má別名

    黃花喉草、白喉草、野絡(luò)麻。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椴樹科植物田麻的全草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Corchoropsis tomentosa(Thunb.)Makino[Corchorus tomentosus Thunb.]

    采收和儲藏:夏、秋季采收,切段,鮮用或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丘陵或低山干山坡或多石處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東北、華北、華東、中南及西南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田麻 一年生草本,高40-60cm。分枝有星狀短柔毛。單葉互生;葉柄長0.2-2.3cm;托葉鉆形,長2-4mm,脫落;葉片卵形或狹卵形,長2.5-6cm,寬1-3cm,邊緣有鈍牙齒,兩面均密生星狀短柔毛;基出脈3條。花有細柄,單生于葉腋,直徑1.5-2cm,萼片5片,狹窄披針形,大約5mm,花瓣5片,黃色,倒卵形;發(fā)育雄蕊15,每3枚成一束,退化雄蕊5,與萼片對生,匙狀條形,長約1cm;子房被短茸毛。蒴果角狀圓筒形,長1.7-3cm,有星狀柔毛。果期秋季。

    性味

    苦;涼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熱利濕;解毒止血。主癰癤腫毒;咽喉腫痛;疥瘡;小兒疳積;白帶過多;外傷出血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9-15g;大劑量可用至30-60g。外用:適量,鮮品搗敷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楮樹根拼音注音Chǔ Shù Gēn別名谷樹子根(《本經(jīng)逢原》),谷木蔃(《生草藥手冊》)。出處《分類草藥性》來源為??浦参飿?gòu)樹的嫩根或根皮。9~10月采。性味①《重慶草藥》:“味甘,性微寒,無毒?!阿凇稄V西中草藥》:“味微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楮樹白皮拼音注音Chǔ Shù Bái Pí別名谷木皮(《吳普本草》),楮樹皮(《別錄》),谷白皮(《千金方》),楮白皮(《圣濟總錄》),構(gòu)皮(《草木便方》)。出處《綱目》來源為桑科植物構(gòu)樹樹皮的韌皮部。性味①《藥性論》:“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楮皮間白汁拼音注音Chǔ Pí Jiān Bái Zhī別名谷枝汁(《近效方》),谷樹汁、五金膠漆(《日華子本草》),構(gòu)膠、楮樹汁(《綱目》)。出處《本草經(jīng)集注》來源為??浦参飿?gòu)樹莖皮部的乳汁。性味《本草匯言》:“味甘,氣平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楮莖拼音注音Chǔ Jīnɡ出處《別錄》來源為桑種植物構(gòu)樹的樹枝。功能主治治風(fēng)疹,目赤腫痛,小便不利。①《別錄》:“主癌疹癢,單煮洗浴?!阿凇毒V目》:“搗濃汁飲半升,治小便不通?!皬?fù)方治暴赤眼痛,磣澀者:嫩楮枝去葉,放地上火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樗葉拼音注音Chū Yè別名樗木葉(《唐本草》)出處《綱目》來源為苦木科植物臭椿的葉。性味①《唐本草》:“味苦,有毒?!阿凇毒V目》:“苦,溫,有小毒?!肮δ苤髦巍短票静荨罚骸爸飨疮徑辏L(fēng)疽。水煮葉汁用之?!罢洝吨兴幋筠o典》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