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亂花漸欲迷人眼——養(yǎng)生保健書籍市場調查

    要說現(xiàn)在哪類書最火,中醫(yī)保健類圖書肯定當之無愧。然而,在表面紅火的背后,不少專家與業(yè)內人士卻憂心忡忡。

    缺乏科學依據

    常言道“有什么別有病”。生病可真是件既麻煩又頭疼的事情:醫(yī)院掛號難、看病難、費用高姑且不論,面對醫(yī)生開的那么多藥也心生忐忑——“是藥三分毒”啊……于是,在人們越來越重視健康的今天,養(yǎng)生保健類書籍成了圖書市場的暢銷貨。據國家出版部門統(tǒng)計,2008年大眾健康類圖書的銷售增長速度一度高達30%,在暢銷書中更是占到了17%的份額。但是,隨著養(yǎng)生保健書的暢銷,其中的一些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。面對巨大經濟利益的誘惑,一些出版商為了追求利潤,粗制濫造,導致一些養(yǎng)生保健書籍的內容毫無科學性,漏洞百出。

    驚人怪論——缺乏科學依據

    在購買、閱讀養(yǎng)生書籍的過程中,經常會發(fā)現(xiàn)一些書的內容缺乏科學依據。一些作者為了吸引讀者,追求轟動效應,拋出一些新、奇、特的觀點,真可謂“語不驚人死不休”。

    筆者在號稱臺灣地區(qū)上市4個月就賣出10萬冊的《吃錯了當然會生病》一書中,發(fā)現(xiàn)這樣的觀點:海產品皆有毒,吃豆腐傷肝腎,每天只應吃兩餐,維生素片不可食用,塊狀的肉類不能吃。作者自稱金朝醫(yī)學家劉完素第三十三代后裔、明朝太醫(yī)劉純第二十四代后裔,擁有治療癌癥的祖?zhèn)髅胤健?/p>

    這些和人們平時生活習慣大相徑庭的觀點有何科學依據?不得而知,卻會引來一些心存好奇的讀者盲目購買。

    觀點打架——難辨誰家有理

    一些養(yǎng)生書籍鮮亮各異的封皮、豐富多彩的插圖引人注目,書中內容卻經常會出一些相互矛盾的觀點,讓讀者越讀越糊涂。

    筆者注意到,對于日常洗臉,有的書中提出“洗臉最好要用冷水,刺激臉部血管,有助于分泌皮脂”;有的卻認為“洗臉要用溫水,毛孔擴張有利于清潔”。有的書中說水果不能與海鮮同吃;有的書卻介紹海鮮水果沙拉美容養(yǎng)顏的功效。有本書宣稱:舌苔應該用牙刷勤刷,理由是舌頭上的味蕾長期被舌苔遮蓋,除了不衛(wèi)生還會產生口臭,味覺也會變得遲鈍。而另一本書則稱:不宜刮舌頭,長期刮舌會使味蕾萎縮,功能減弱,食欲也會跟著降低。

    一本叫《有病不用上醫(yī)院》的書中寫著:“游泳是支氣管哮喘患者最好的運動療法之一”,而另一本書則認為哮喘患者不適宜游泳,理由是“游泳池中的氯會誘使哮喘發(fā)作”。有意思的是,在一家書店,擺在《有病不用上醫(yī)院》旁邊的,恰恰是一本《有病就得看醫(yī)生》的書。

    像這樣截然相反的觀點,作者在各自書中都解釋得頭頭是道,消費者究竟應該聽誰的呢?

    魚目混珠——出版商東拼西湊

    據業(yè)內人士披露,有的出版商招聘一批“槍手”東拼西湊,為的就是經濟利益。一個月就能拼湊一本書,為吸引眼球廣泛征集奇談怪論。書中的觀點往往未經科學實驗、科學論證。一些號稱保健專家的作者,也是因為先寫書成名后才成為了所謂的“專家”的,而不是成為專家后才寫書的。這些粗制濫造的養(yǎng)生書籍魚目混珠,引起廣大讀者的極大不滿。

    與其他書籍不同,養(yǎng)生書籍直接關系到讀者的健康。不少讀者因為相信書中的話才去購買,然后以書上的說明、介紹去指導自己的日常生活,比如吃什么、怎么吃、運動還是靜養(yǎng)、早晚要注意什么、四季要怎樣保養(yǎng)等等。如果書中存在不科學甚至偽科學的東西,豈不是誤導讀者,變相害人?

    專家建議——設立準入門檻

    奇怪的是,這些內容缺乏科學依據的養(yǎng)生書,卻得以出版發(fā)行,這里我們不得不問一句:在出版這些養(yǎng)生書之前,出版社有沒有審查過作者的身份和相關的資格,有沒有審閱過書中的內容?報刊圖書管理部門是否做了有效的監(jiān)管?

    調查中,醫(yī)學專家和業(yè)內人士紛紛建議,應盡快設定養(yǎng)生書籍準入門檻,國家相關管理部門應加強對劣質養(yǎng)生書籍監(jiān)管清查,杜絕濫竽充數者,使廣大消費者的健康利益得到有效保障。(封歡歡)

    新聞鏈接

    經濟不景氣的今天,養(yǎng)生是難得幾個不隨著股市萎縮的產業(yè),甚至還逆市上揚。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理念的改變,自我養(yǎng)生保健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,養(yǎng)生類書籍更是受到追捧而熱銷。

    “脾胃消化不良有辦法解決嗎?”……《求醫(yī)不如求己》一書作者中里巴人每每在博客介紹一個方法,就有數以萬計的網友跟著學習,并在留言里記錄下自己練習后的感受———“十分管用”、“很簡單,一學就會”、“練習后感覺良好”……

    中里巴人說,博客大火的2006年,自己在博客上闡發(fā)了一些關于健康養(yǎng)生方面的理解和領悟,受到歡迎。記者也在他的博客中看到,訪問量已突破一千萬,每天都有全國各地的網友給他留言、發(fā)問,日訪問量穩(wěn)定在萬次左右。

    同樣紅火的還有北京中醫(yī)藥大學的老師曲黎敏,她的“走紅”源于應邀錄制的講座《黃帝內經養(yǎng)生智慧》,從此她出的書長期位居圖書排行榜的前幾名。

    “《從頭到腳說健康》這本書出版以來一直賣得很火,算是養(yǎng)生保健門類里的冠軍,一天少說三五本,一個月能賣掉200多本?!痹谀硤D書購物中心,營業(yè)員告訴記者,養(yǎng)生書最暢銷的幾本幾乎隔幾天就得補貨。

    “養(yǎng)生書在最近幾年一直穩(wěn)步上升,在生活類用書近5000多個品種中,養(yǎng)生書占到大約1500至2000種,這個比例非常大?!睍晗嚓P負責人表示。(荊楚)

更多中藥材
  • 第一,脾胃不好有可能消化功能比較差,要注意調整飲食結構,不吃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,也不要吃過硬、過酸、過燙的食物。建議飲食易消化,適當攝入蛋白類食物,少吃油膩肉食。第二,注意三餐規(guī)律,飲食有節(jié),千萬不能暴飲暴食。第三,飯后要盡量適當活動,避免......
  • 扭脖子的時候發(fā)出響聲,就是所謂的頸椎彈響,一般有四種原因會出現(xiàn)這樣的彈響。一、頸椎關節(jié)間有小氣泡。如果人體關節(jié)間的滑液之中存在氣體的話,那我們扭轉脖子時氣體就會快速釋放形成氣泡,就有了我們聽到的咔咔的聲音。二、肌腱韌帶與關節(jié)摩擦。長時間低頭......
  • 一、體質問題有的人天生體質偏熱,所以比體質偏寒的人來說更容易上火。二、飲食問題,平時經常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及油膩的食物,或者長期進食補陽之品,損傷陰液,容易上火。三、作息問題以及情緒因素,熬夜傷陰,煩躁易怒亦傷陰,兩者也會導致上火。上火的原......
  • 很多朋友睡前泡腳的習慣,在中醫(yī)體系中,人體是一個陰陽平衡的整體,白天陽氣較盛以滿足人體的正?;顒?,而夜晚亢奮了一天的陽氣要慢慢地潛到陰分里,這樣才可以好好休息。所以在晚上泡腳對人體的健康是有好處的,不僅可以加快腳部的血液循環(huán),增加人體的新陳......
  • 燒心很多人都經歷過,吃多了油膩辛辣,比如火鍋或者擼串會覺得心口中火辣辣的燒。那么問題來了,燒心燒的真的是心嗎?其實并不是,燒心燒的并不是心臟,也不是胃,而是心臟后面的食管被胃酸燒了。胃本身就是產生胃酸的器官,有保護粘膜,可以耐受胃酸,但食管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