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杉子

    《中藥大辭典》:杉子拼音注音Shān Zǐ別名

    杉果(《民間常用草藥匯編》)。

    出處

    《綱目》

    來源

    為杉科植物種子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治疝氣,遺精,白癜風(fēng),乳癰。

    ①《綱目》:"治疝氣疼痛,一歲一粒,燒研,酒服。"

    ②《民間常用草藥匯編》:"治白癜風(fēng)。果研末,枝磨水,搽患處。"

    ③《重慶草藥》:"研細(xì)兌酒服,治男子脫陽,疝氣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或研末。外用:研末調(diào)敷。

    復(fù)方

    ①治遺精:杉果二兩,豬瘦肉二兩。水燉,服湯食肉。(《江西草藥》)

    ②治乳癰:杉果五至七枚。水煎,沖甜酒服。(《湖南藥物志》)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杉子拼音注音Shān Zǐ別名

    杉樹子

    出處

    出自《民間常用草藥匯編》。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杉科植物杉木 的種子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Cunninghamia lanceolata(Lamb.)Hook.[Pinus lanceolata Lamb.]

    采收和儲藏:7、8月間采摘球果,曬干后收集種子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廣泛栽培于我國長江流域及秦嶺以南地區(qū)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常綠喬木,高達(dá)30m,胸圍達(dá)2.5-3m。幼樹樹冠尖塔形,大樹樹冠圓錐形。樹皮灰褐色,裂成長條片脫落。大枝平展,小枝近對生或輪生。葉在主枝上輻射伸展,在側(cè)枝上排成二列狀,條狀披針形,革質(zhì),微彎,堅硬,長2-6cm,邊緣有細(xì)齒,上面中脈兩側(cè)有窄氣孔帶、下面沿中脈兩側(cè)各有1條白粉氣孔帶。雌雄同株;雄球花圓錐狀,簇生枝頂;雌球花單生或2-4個集生枝頂,卵圓形,苞鱗與珠鱗結(jié)合而生,珠鱗先端3裂,腹面具3胚珠。球果近球形或卵圓形,長2.5-5m,徑3-4cm,苞鱗三角狀寬卵形,宿存。種子長卵形,扁平,長6-8mm,寬約5mm,暗褐色,兩側(cè)有窄翅?;ㄆ?月,球果10月下旬成熟。

    性狀

    性狀鑒別 種子扁平,長6-8mm,表面褐色,兩側(cè)有狹翅。種皮較硬,種仁含脂肪油豐富。氣香,味微澀。

    性味

    辛;性微溫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理氣散寒;止痛。主疝氣疼痛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5-10g。

    各家論述

    1.《本草綱目》:治疝氣疼痛,一歲一粒,燒研,酒服。

    2.《民間常用草藥匯編》:治白癜風(fēng)。果研末,枝磨水,搽串處。

    3.《重慶草藥》:研細(xì)兌酒服,治男子脫陽,疝氣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Chuān Shí Ténɡ來源藥材基源:為馬兜鈴科植物凹脈馬兜鈴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Aristolochia impressinervis C.F.Liang采收和儲藏:夏、秋季采收,切段,曬干。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石灰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穿破石拼音注音Chuān Pò Shí別名葨芝、金蟬退殼、黃龍退殼、牽牛入石、金腰帶、黃蛇根、山荔枝、千重皮來源??畦蠈僦参飿?gòu)棘Cudrania cochin chinensis (Lour.) Kudo et Masa......
  • 別名大托葉菝葜、翅柄菝葜、九牛力、川太來源百合科穿耳菝葜Smilax perfoliata Lour.,以根狀莖入藥。生境分布廣西、云南。性味淡,平。功能主治健脾益胃,強(qiáng)筋壯骨。治風(fēng)濕腰痛。用法用量3~5錢。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......
  • 別名川腸草、屎瓜秧、甜瓜秧來源葫蘆科穿腸草Cucumis melo L.,以全草入藥。生境分布全國各地。功能主治祛火敗毒。主治痔瘡腫毒,漏瘡生管,臟毒滯熱,流水刺癢。用法用量外用煎水洗。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uān Qiào Huā別名獨竹草、納鬧紅英文名Hispid Amischotolype出處始載于《新華本草綱要》。來源藥材基源:為鴨跖草科植物穿鞘花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Amischotolype hispida (Le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