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麻葉繡球

    《中藥大辭典》:麻葉繡球拼音注音Má Yè Xiù Qiú別名

    碎米丫、山茴香(《貴州民間藥物》)。

    出處

    《貴州民間藥物》

    來源

    為薔薇科植物繡球繡線菊根皮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分布我國長江流域及南方各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繡球繡線菊,又名:珍珠梅(《植物名實圖考》),珍珠繡球。

    灌木,高達1.5米。小枝細,無毛。葉卵形至菱狀卵形,長2~5厘米,寬1~3厘米,先端鈍,邊緣有缺刻樣鈍鋸齒,常為不明顯的3~5裂,兩面無毛,下面蒼綠色,有稍凸出之脈;葉柄長6~8毫米。花白色,雜性,成較小的傘形花序,徑約3厘米;花萼裂片卵形,先端尖;花瓣寬倒卵形;雄蕊多數(shù);雌蕊5。蓇葖果直立,無毛,有反折或展開的花柱,萼宿存?;ㄆ?~5月。

    性味

    《貴州民間藥物》:"性微溫,味辛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治咽喉腫痛,跌打內(nèi)傷,白帶,瘡毒。

    《貴州民間藥物》:"調(diào)氣止痛。治白帶,瘡毒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0.5~1兩:或浸酒。外用:研末浸油搽。

    復(fù)方

    ①治跌打內(nèi)傷,瘀血積滯疼痛:麻葉繡球根(干的)二兩,泡酒一斤。日服三次,每次一兩。(《貴州民間藥物》)

    ②治咽喉腫痛:珍珠梅根一兩,半邊蓮、金銀花各五至六錢,水煎,加白糖服。(《浙江天日山藥植志》)

    ③治白帶:麻葉繡球根三錢,蒸白糖服。(《貴州民間藥物》)

    ④治碎米瘡:麻葉繡球根皮適量,研末泡菜油,搽患處。(《貴州民間藥物》)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麻葉繡球拼音注音Má Yè Xiù Qiú別名

    碎米椏、山茴香

    英文名Root of Blume Spiraea出處

    出自《貴州民間藥物》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薔薇科植物繡球繡線菊的根或根皮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Spiraea blumei G.Don

    采收和儲藏:全年均呆挖取根、根皮,洗凈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500-2000m的向陽山坡、雜木林內(nèi)或路旁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遼寧、內(nèi)蒙古、河北、山西、陜西、甘肅、山東、江蘇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河南、湖北、廣東、廣西、四川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繡球繡線菊 灌木,高1-2m。小枝細,開張,稍彎曲,深紅褐色或暗灰褐色,無毛,冬芽小,卵形,先端急尖或圓鈍,無毛,有數(shù)個外露鱗片。單葉互生;葉片菱狀卵形至倒卵形,長2-3.5cm,寬1-1.8cm,先端圓鈍或微尖,基部楔形,邊緣自近中部以上有少數(shù)圓鈍缺刻狀鋸齒或3-5淺裂,兩面無毛,下面淺藍綠色,基部具有不明顯的3脈或羽狀脈。傘形花序有總梗,無毛,具花10-25朵;花梗長6-10mm,無毛;苞片披針形,無毛;花直徑5-8mm;萼筒鐘狀,外面無毛,內(nèi)面具短柔毛;萼片三角形或卵狀三角形,先端短漸尖或急尖,內(nèi)面疏生短柔毛;花瓣寬倒卵形,先端微凹,長2-3.5mm,寬幾與長相等,白色;雄蕊18-20,較花瓣短;花盤由8-10個較薄的裂片組成,裂片先端有時微凹;子房無毛或僅在腹部微具短柔毛,花柱短于雄蕊。蓇葖果直立,無毛,花柱位于背部先端,傾斜開展,萼片直立。花期4-6月,果期8-10月。

    栽培

   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濕潤氣候,耐寒、耐旱、耐貧瘠,宜選排水良好、疏松濕潤的土壤栽培。

    栽培技術(shù) 用種子、扦插和分株繁殖法。種子育苗移栽法:2-3月將種子撒播于半干半濕的苗床上,覆土0.5-1cm,保持濕潤,約1星期可萌發(fā)。苗培育1年,移栽至苗圃,培養(yǎng)2-3年,苗高80cm左右時即可出圃定植。扦插法:春季,選取一年生枝條,剪成12-15cm長作插穗,按行株距15cm×10cm扦插,插后澆水,遮蔭,插活后移栽于苗圃,培育2-3年,便可出圃。分株法:10-11月,挖出植株,抖去泥土,分成5-7枝為1束栽種,按行株距80cm×50cm開穴定植。

    田間管理 栽后每年進行中耕除草1-2次,冬季施廄肥1次。

    病蟲害防治 有蚜蟲為害。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肺;心;肝經(jīng)

    性味

    辛;微溫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活血止痛,解毒祛濕。主跌打損傷,瘀滯疼痛,咽喉腫痛,白帶,瘡毒,濕疹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15-30g;或侵酒。外用:適量,研末,浸油搽。

    復(fù)方

    ①治跌打內(nèi)傷,瘀血積滯疼痛:麻葉繡球根(干的)二兩,泡酒一斤。日服三次,每次一兩。(《貴州民間藥物》)②治咽喉腫痛:珍珠梅根一兩,半邊蓮、金銀花各五至六錢,水煎,加白糖服。(《浙江天日山藥植志》)③治白帶:麻葉繡球根三錢,蒸白糖服。(《貴州民間藥物》)④治碎米瘡:麻葉繡球根皮適量,研末泡菜油,搽患處。(《貴州民間藥物》)

    各家論述

    《貴州民間藥物》:調(diào)氣止痛。洽白帶,瘡毒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艾納香拼音注音ài Nà Xiānɡ別名大風艾、牛耳艾、大風葉、紫再楓(《生草藥性備要》),再風艾(《嶺南采藥錄》),大艾、大楓草(《中國樹木分類學》),大骨風(《南寧市藥物志》),大黃草(《中藥志》),大毛藥(《貴州植藥調(diào)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艾納香根拼音注音ài Nà Xiānɡ Gēn出處廣州部隊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來源菊科植物艾納香的根,植物形態(tài)詳“艾納香“條。性味辛,溫。功能主治祛風消腫,活血散瘀。治風濕痛,跌打瘀痛,產(chǎn)后骨痛,受涼腹痛,腹瀉。用法用量內(nèi)服: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ài Hǔ別名地狗、艾鼬、兩頭烏、臭狗子英文名Weasel出處始載于《中國藥用動物志》。來源藥材基源:為鼬科動物艾鼬的肉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Mustela eversmanni Lesson.采收和儲藏:捕殺后,剝皮,剖腹,除去內(nèi)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ài Hǔ Nǎo英文名Weasel Brain出處始載于《中國藥用動物志》。來源藥材基源:為鼬科動物艾虎的腦髓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Mustela eversmanni Lesson.采收和儲藏:捕捉后殺死,開顱取出腦,晾干。生境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ài Má Cǎo別名鐵秤鉈、禾麻草來源蕁麻科艾麻草屬植物艾麻草Laportea sinensis C. H. Wright,以塊根入藥。秋季采挖,去莖葉,洗凈泥土曬干。性味辛,溫。功能主治祛風,除濕,調(diào)經(jīng)。用于風濕關(guān)節(jié)痛,皮膚瘙癢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