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山鐵樹葉

    《中藥大辭典》:山鐵樹葉拼音注音Shān Tiě Shù Yè別名

    劍葉木、烏猿蔗

    出處

    《廣西中草藥》

    來源

    為龍舌蘭科植物山鐵樹。全年可采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栽培或野生。分布廣西、廣東、云南、臺(tái)灣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常綠灌木。葉互生,聚生于莖頂;葉片披針形,革質(zhì);無葉柄。花兩性,成頂生的圓錐花序;小花具細(xì)弱的花柄,基部有膜質(zhì)小苞片3枚;花冠管狀,裂片6;雄蕊6,花絲絲狀,花藥背著;子房3室。漿果球形?;ㄆ谙募?。

    性味

    味甘淡,性平,無毒。

    注意

    孕婦慎服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止血。治咳血、吐血、衄血,大小便出血,哮喘,痢疾,小兒疳疾,跌打外傷出血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1~2兩(鮮者1~5兩)。外用:搗敷。

    復(fù)方

    ①治大小便出血:鮮山鐵樹葉五兩。煎湯,白糖調(diào)服。

    ②治咳血、吐血、衄血:山鐵樹五兩,龍芽草、白茅根各二兩。水煎,日分二次服。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山鐵樹葉拼音注音Shān Tiě Shù Yè別名

    劍葉木、烏猿蔗

    英文名Leaf of Cambodia Dracaena出處

    出自《廣西中草藥》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龍舌蘭科植物小花龍血樹的葉。

    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Dracaena cambodiana Pierre ex Gagnep.[Pleomele cambodiana(Gagnep.)Merr.et Chun]

    采收和儲(chǔ)藏:全年均可采,切碎,鮮或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密林中或栽于庭園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臺(tái)灣、海南、廣西、云南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山鐵樹,常綠灌木。高3.5-4m。葉簇生于分枝頂部;無柄;葉片線狀披針形,長(zhǎng)30-50cm,寬1.2-4cm,先端長(zhǎng)漸尖,具銳尖頭,基部抱莖;中脈不明顯。圓錐花序長(zhǎng)達(dá)2m,有極多分枝;花黃色,長(zhǎng)約8mm,通常3-5(-10)朵簇生于花序分枝的每一節(jié)上;有極短花梗;花被管短,裂片披針形,長(zhǎng)約6mm;雄蕊6,短于花被;子房橢圓形,長(zhǎng)約3.5mm,花柱長(zhǎng)3mm。漿果球形,具種子1顆,或三棱狀卵形而有3顆種子?;ㄆ?-7月。

    性狀

    性狀鑒別 葉折曲,邊緣向背面反卷,上部常縱裂開,展平后呈細(xì)長(zhǎng)條形或劍形,長(zhǎng)30-90cm,寬1.5-5cm。兩面黃棕色或棕綠色,半革質(zhì),中脈稍厚,不突起,密被縱條紋,先端細(xì)尾尖,下部略變窄而基部抱莖,全緣。質(zhì)韌,不易折斷。氣微,味辛、微麻。

    性味

    甘;淡;涼

    注意

    《廣西中草藥》孕婦慎服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散瘀止血;止咳平喘。主咯血;咳血;吐血;衄血;尿血;便血;崩漏;跌打損傷;哮喘;痢疾;小兒疳積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;煎湯,30-60g,鮮者30-150g。外用:適量,搗敷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Cì Zhēn Cǎo別名鬼針草、盲腸草、一包針、粘身草、婆婆針、金盞銀盤、跟人走、鋼叉草來源菊科刺針草屬植物刺針草Bidens bipinnata L.及三葉刺針草B. pilosa L.,以全草入藥。夏季開花時(shí)采收,切段,曬干。......
  • 別名掌葉木、七加皮、鴨腳羅傘、空殼洞來源五加科刺鴨腳木Brassaiopsis glomerulata (Blume) Regel,以根、樹皮、葉入藥。生境分布廣東、廣西及西南地區(qū)。性味甘、微辛,溫。功能主治祛風(fēng)除濕,活血散瘀。主治風(fēng)濕骨痛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刺黃柏拼音注音Cì Huánɡ Bò別名安徽小檗、黃柏出處《浙江天目山藥植志》來源為小檗科植物刺黃柏的根、莖或樹皮。秋季采收。生境分布生于山谷石隙間或溪邊林下、山地灌叢中。分布安徽、江西、浙江等地。原形態(tài)落葉灌木,高1米左右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Huánɡ Bò Yè來源藥材基源:為小檗科植物黑果小檗的葉。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Berberis heteropoda Schneid.采收和儲(chǔ)藏:春、夏季采收,洗凈,曬干。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1000-1500m的山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Huánɡ Bò Jīnɡ Yè出處《峨嵋藥植》來源為小檗科植物刺黃柏的莖葉。7~10月采。性味《四川常用中草藥》:“苦,寒。“功能主治①《峨嵋藥植》:“粉末治黃水瘡。煎水服,治蟲牙、火牙。“②《四川常用中草藥》:“清熱解毒。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