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地骷髏

    《中藥大辭典》:地骷髏拼音注音Dì Kū Lóu別名

    仙人骨(《博濟方》),老蘿卜頭(《分類草藥性》),老人頭(《天寶本草》),地枯蘿(《現(xiàn)代實用中藥》),氣蘿卜(《江蘇植藥志》),枯蘿卜(《山東中藥》),空萊菔(《蘇州本產(chǎn)藥材》)。

    出處

    《綱目拾遺》

    來源

    為十字花科植物萊菔老根,經(jīng)曬干而成。在種子成熟后,連根拔起,剪除地上部分,取根用水洗凈后曬干。貯干燥處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全國各地均產(chǎn)。

    性狀

    全體呈圓柱狀,長20~25厘米,直徑3~4厘米,微扁,略扭曲,紫紅色或灰褐色,表面不平整,具波狀的縱皺紋,往往波狀紋交叉而成網(wǎng)狀紋理,且具橫向排列的黃褐色條紋及長2~3厘米的支根或支根痕;頂端具中空的莖基,長1~4厘米。質(zhì)地輕,折斷面為淡黃白色而疏松。以身干、色淡黃、肉白、質(zhì)輕者為佳。

    炮制

    水洗,稍潤,頂頭切成2.5厘米長的小段,曬干。

    性味

    甘辛,平。

    ①《分類草藥性》:"溫。"

    ②《山東中藥》:"味淡微辛。"

    ③《藥材學(xué)》:"性平,味甘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宣肺化痰,消食,利水。治咳嗽多痰,食積氣滯,脘腹痞悶脹痛,水腫喘滿,噤口痢疾。

    ①《綱目拾遺》:"能大通肺氣,解煤炭熏人毒。"

    ②《分類草藥性》:"止咳化痰,消腫氣,面積,治痢癥。"

    ③《天寶本草》:"消痰,除積聚。諸般氣滯,肚腹脹滿。"

    ④《現(xiàn)代實用中藥》:"利尿退腫。"

    ⑤《貴州民間方藥集》:"煮水可治凍瘡,洗腳可減少腳汗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0.3~1兩;或入丸劑。外用:煎水洗。

    復(fù)方

    ①治痞塊及氣痞、食痞:陳年木瓜一個,地骷髏四兩。煎汁,時常服一小盞。(《醫(yī)宗匯編》)

    ②治黃疸變?yōu)殡洑獯?,翻胃,胸膈飽悶,中脘疼痛,并小兒疳疾結(jié)熱,噤口痢疾,結(jié)胸傷寒,傷力黃腫,并脫力黃各癥:人中白(以露天不見糞者方佳,火煅醋淬七次)一兩,神曲、白卜子、地骷髏各五錢,砂仁二錢(以上俱炒),陳香櫞一個。共為末,蜜丸桐子大。每服三、五、七丸,或燈草湯下,或酒下。(《海昌方》萬應(yīng)丹)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地骷髏拼音注音Dì Kū Lóu別名

    仙人骨、出蘿卜、老卜頭、老人頭、地枯蘿、氣蘿卜、枯蘿卜、空萊服、老蘿卜。

    英文名old Radish root出處

    出自《本草綱目拾遺》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十字花科植物萊服Raphanus sativus L.開花結(jié)實老根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Raphanus sativus L.

    采收和儲藏:待種子成熟后,連根撥起,剪除地上部分,將根洗凈曬干,貯干燥處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原產(chǎn)我國,全國各地均有栽培,且有大量的栽培品種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萊菔 二年生或一年生草本,高30-100cm。直根,肉質(zhì),長圓形、球形或圓錐形,外皮綠色、白色或紅色。莖有分枝,無毛,稍具粉霜?;~和下部莖生葉大頭羽狀半裂,長8-30cm,寬3-5cm,頂裂片卵形,側(cè)裂片4-6對,長圓形,有鈍齒,疏生粗毛;上部葉長圓形,有鋸齒或近全緣??偁罨ㄐ蝽椛蛞干惠嗥L圓形;花瓣4,白色、紫色或粉紅色,直徑1.5-2cm,倒卵形,長1-1.5mm,具紫紋,下部有長5mm的爪;雄蕊6,4長2短;雌蕊1,于房鉆狀,柱頭柱狀。長角果圓柱形,長3-6cm,在種子間處縊縮,形成海綿質(zhì)橫隔,先端有喙長1-1.5mm;種子1-6顆,卵形,微扁,長約3mm,紅棕色,并有細網(wǎng)紋?;ㄆ?-5月,果期5-6月。

    性狀

    性狀鑒別 根圓柱形,長20-25cm,直徑3-4cm,微扁,略扭曲,紫紅色或灰褐色,表面不平整,具波狀縱皺紋或網(wǎng)狀紋理,可見橫向排列的黃褐色條紋及長2-3cm的支極或支根痕;頂端具中空的莖基,長1-4cm。質(zhì)輕,折斷面淡黃我而疏松。。氣微,味略辛。

    炮制

    水洗,稍潤,頂頭切成2.5cm長的小段,曬干。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肺;腎經(jīng)

    性味

    甘;辛;平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行氣消積,化痰,解渴,利水肖腫。主咳嗽痰多;食積氣滯;腹脹痞滿;痢疾;消渴;腳氣,水腫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10-30g;或入丸、散。

    各家論述

    1.《綱目拾遺》:能大通肺氣,解煤炭熏人毒。

    2.《分類草藥性》:止咳化痰,消腫氣,面積,治痢癥。

    3.《天寶本草》:消痰,除積聚。諸般氣滯,肚腹脹滿。

    4.《現(xiàn)代實用中藥》:利尿退腫。

    5.《貴州民間方藥集》:煮水可治凍瘡,洗腳可減少腳汗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Bái Lè別名五加皮、鵝掌楸、三葉五加、刺三甲英文名Acanthopanax Trifoliate Root-bark來源為五加科植物白勒Acanthopanax trifoliatus (L.)Merr. 的根皮。夏、秋季采挖根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白千層拼音注音Bái Qiān Cénɡ別名玉樹、千層皮來源桃金娘科千皮層屬植物白千層Melaleuca leucadendra L.,以樹皮及枝葉入藥。全年可采,陰干。性味葉:辛,微溫。皮:平。功能主治葉:芳香解表,祛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白千層葉拼音注音Bái Qiān Cénɡ Yè出處廣州部隊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來源桃金娘科植物白千層的葉片,全年可采?;瘜W(xué)成分葉含揮發(fā)油1~1.5%,主要成分為1,8-桉葉素,占50~65%,其次為松油醇、醛類等。性味辛澀,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Qiān Cénɡ Yóu來源藥材基源:為桃金娘科植物白千層的葉或枝蒸取的揮發(fā)油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Melaleuca leucadendron L.原形態(tài)喬木,高達18m。樹皮灰白色,厚而松軟,呈薄層狀剝落。嫩枝灰白色。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Qiān Cénɡ Pí別名千層皮來源藥材基源:為桃金娘科植物白千層的樹皮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Melaleuca leucadendron采收和儲藏:全年均可采剝,洗凈,曬干或鮮用。原形態(tài)喬木,高達18m。樹皮灰白色,厚而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