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龍爪豆

    拼音注音Lónɡ Zhuǎ Dòu別名

    虎爪豆、貓爪豆、龍爪黎豆、狗爪豆

    來源

    豆科龍爪豆Stizolobium cochinchinense (Lour.) Tanget Wang,以種子入藥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南方各省。

    性味

    甘、苦,溫。有小毒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主治腰脊酸痛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2~3錢,燉豬腰子吃。

    備注

    種子有毒,蛋經(jīng)水泡處理后可食用,誤服未經(jīng)處理的龍爪豆種子,在30分鐘~24小時可出現(xiàn)中毒癥狀:主要為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和胃腸系統(tǒng)的癥狀,如頭昏、頭痛、瞳孔縮小、腹痛、惡心嘔吐、腹瀉等。解救:洗胃、導(dǎo)瀉、輸液,可適量應(yīng)用顛茄類對抗。

    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Bō Yè Zǐ Jīn Niú別名小涼傘、千年不出山、矮腳涼傘、小部傘、不出林、小矮地茶、小獅子頭、鐵羅傘來源藥材基源:為紫金??浦参锛?xì)羅傘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Ardisia affinis Hemsl.采收和儲藏:夏、秋......
  • 別名痢疾草來源菊科波斯菊Coreopsis tinctoria Nutt.,以全草入藥。生境分布各地引種栽培。性味甘,平。功能主治清熱解毒,化濕。主治急、慢性痢疾,目赤腫痛;外用治癰瘡腫毒。用法用量全草1~2兩,水煎服;外用鮮全草加紅糖適量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波棱瓜拼音注音Bō Lénɡ Guā別名色爾格美多(藏名)出處《西藏常用中草藥》來源為葫蘆科植物波棱瓜的果實。9~10月采收,曬干。生境分布生于林下。分布我國西南及西藏等地。原形態(tài)草質(zhì)藤本。莖細(xì)長,攀援。葉互生,心狀闊卵形,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波棱瓜子拼音注音Bō Lénɡ Guā Zǐ別名色吉美多[藏語]來源葫蘆科波棱瓜子Herpetospermum caudigerum Wall.,以種子入藥。生境分布云南。性味苦,寒。功能主治清熱解毒,柔肝。主治黃疸型傳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ō Yuán Jiǎ Liú Jué來源藥材基源:為水龍骨科植物波緣假瘤蕨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Phymatopsis engleri(Luerss.)H.Ito[Polypodium engleri Luerss.]采收和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