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山藤藤秧

   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山藤藤秧拼音注音Shān Ténɡ Ténɡ Yānɡ別名

    野葡萄、山葡萄

    來源

    為葡萄科葡萄屬植物黑水葡萄Vitis amurensis Rupr.,以根、藤、果實入藥。秋季采根及果實,夏季采藤,曬干。

    性味

    酸,涼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根、藤:祛風止痛。用于外傷痛,風濕骨痛,胃痛,腹痛,神經(jīng)性頭痛,術(shù)后疼痛。

    果:清熱利尿。用于煩熱口渴,尿路感染,小便不利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根、藤:1~3錢,果:3~5錢。

    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《中藥大辭典》:山藤藤秧拼音注音Shān Ténɡ Ténɡ Yānɡ出處

    《全展選編·外科》

    來源

    為葡萄科植物山葡萄根、藤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山地林緣。分布于東北及山西、河北、山東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木質(zhì)藤本,長達15米;幼枝初具細毛,后無毛,葉寬卵形,長4~17厘米,寬3.5~18厘米,頂端尖銳,基部寬心形,3~5裂或不裂,邊緣具租鋸齒,上面無毛,下面葉脈有短毛;葉柄長4~12匣米,有疏毛。圓錐花序與葉對生,長8~13厘米,花序軸具白色絲狀毛;花小,雌雄異株,直徑約2毫米;雌花內(nèi)5個雄蕊退化,雄花內(nèi)雌蕊退化;花萼盤形,無毛。漿果球形,直徑約1厘米,黑色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止痛。治外傷痛,胃腸道疼痛,神經(jīng)性頭痛,手術(shù)后疼痛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制成10%煎劑,每次口服10~20毫升。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山藤藤秧拼音注音Shān Ténɡ Ténɡ Yānɡ別名

    野葡萄、黑水葡萄。

    英文名Amur Grape Stem, Root of stem of Amur Grape出處

    出自《全展選編.外科》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葡萄科植物山葡萄的根或莖藤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Vitis amurensis Rupr.

    采收和儲藏:秋、冬季采收,洗凈,切片或段,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山地林緣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東北、華北及山東、江蘇、安徽、浙江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山葡萄 木質(zhì)藤本,長達15m。幼枝初具細毛,后變無毛。單葉互生;葉柄長4-12cm,被柔毛;葉片寬卵形,長4-17cm,寬3.5-18cm,先端尖銳,基部寬心形,3-5裂或不裂,邊緣具粗鋸齒,上面無毛,下面葉脈有短毛?;▎涡?,雌雄異株,圓錐花序與葉對生,長8-13cm,花序輪具白色絲狀毛;花小,雌花內(nèi)具5個退化雄蕊;雄花內(nèi)雌蕊退化;花萼盤形,無毛;花瓣5;雄蕊5;子房上位。漿果球形,直徑約1cm,黑色?;ㄆ?-6月,果熟期8-9月。

    性狀

    顯微鑒別 莖橫切面:表皮細胞或有部分殘留。皮層細胞多已頹廢,皮層內(nèi)可見多數(shù)裂隙,亦見草酸鈣針晶束。維管束環(huán)列。整個韌皮部被木栓層環(huán)分割為2-3同心環(huán)(或外方1-2環(huán)脫落);韌皮部外側(cè)為帽狀初生韌皮纖維束,纖維細胞多角形,排列不很整齊,壁木化;次生韌皮部纖維束帶狀,數(shù)層斷續(xù)環(huán)列,纖維細胞切向稍長,排列整齊,壁亦木化。韌皮束的外方及兩側(cè)具草酸鈣簇晶(外側(cè)較多)和方晶。形成層連續(xù)成環(huán)。木質(zhì)部中可見年輪。髓寬大,內(nèi)見草酸鈣針晶束。髓射線明顯。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胃;肝經(jīng)

    性味

    辛;涼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祛風止痛。主風濕骨痛;胃痛;腹痛;神經(jīng)性頭痛;術(shù)后疼痛;外傷痛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3-9g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百舌鳥拼音注音Bǎi Shé Niǎo別名反舌、反舌鳥(《易通卦驗》),交啄(《春秋保干圖》),牛屎八哥(《綱目》),牛屎了(《本草求原》),烏鶇(《脊椎動物分類學》),烏鴶(《中國的鳥類》),牛屎八(《四川中藥志》)。出處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百花錦蛇別名金錢白花蛇[廣西]來源游蛇科動物百花錦蛇Elaphe moellendorffi (Boettger) 的初生幼蛇加工環(huán)繞成圓盤狀者。注意陰虛血少、內(nèi)熱生風者慎用。功能主治搜風勝濕,定搐搦,強腰膝。用于半身不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百草霜拼音注音Bǎi Cǎo Shuānɡ別名鍋底灰、鍋煙子來源為雜草經(jīng)燃燒后附于鍋底或煙筒中所存的煙墨。刮下或掃下,過細篩,除凈雜質(zhì)。性狀為烏黑色粉末或結(jié)成小顆粒,手捻即為細末。質(zhì)輕細,似霜,隨風可以飛揚,入水則漂浮而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百藥煎拼音注音Bǎi Yào Jiān出處《本草蒙筌》來源為五倍子同茶葉等經(jīng)發(fā)酵制成的塊狀物。性狀為灰褐色之小方塊,表面間有黃白色斑點,微具香氣。歸經(jīng)①《本草求真》:“入肺、胃?!阿凇兑幏謩罚骸叭胄摹⒎味?jīng)。“性味酸甘,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百蕊草拼音注音Bǎi Ruǐ Cǎo別名一棵松、鳳芽蒿、青龍草、珊瑚草、打食草、石菜子、松毛參、小草、白風草來源為檀香科百蕊草屬植物百蕊草Thesium chinense Turcz.的全草。夏秋采集,洗凈曬干。性味辛、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