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山核桃

   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山核桃拼音注音Shān Hé Tɑo別名

    小核桃

    來源

    胡桃科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 Sarg.,以種仁、根皮、果皮入藥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浙江、江西、貴州、云南。

    化學(xué)成分

    種仁含脂肪油及揮發(fā)油。外果皮含鞣質(zhì)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種仁潤肺滋養(yǎng),根皮及果皮治皮膚病。

    腰痛:山核桃肉(種仁)微炒,黃酒送服。

    腳癬:鮮根皮煎湯浸洗。

    皮膚癬:鮮外果皮搗取汁擦患處。

    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《中藥大辭典》:山核桃拼音注音Shān Hé Tɑo別名

    山蟹(《中國樹木分類學(xué)》),山核(《浙江天目山藥植志》)。

    出處

    《浙江中藥資源名錄》

    來源

    為胡桃科植物山核桃根皮、外果皮、種仁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山麓疏林中或山谷中。分布浙江、安徽、湖南、貴州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落葉、喬木,高達(dá)30米,髓部實(shí)心。單數(shù)羽狀復(fù)葉互生;小葉5~7,對(duì)生,披針形或倒卵狀披針形,長10~18厘米,寬2.5~5厘米,先端漸尖,基部楔形,邊緣有細(xì)鋸齒,下面有橙黃色鱗片狀毛茸;小葉柄極短或幾無,花單性,雌雄同株,雄柔荑花序3條成一束,腋生,長10~15厘米;花下有1苞片和2小苞片,花被3~6裂,與苞片貼生,雄蕊3~10;雌花序穗狀,直立,花序軸密生腺體,有花2~5朵;雌花有4裂的花被,和子房貼生。果實(shí)核果狀,核倒卵形或橢圓狀卵形,外果皮密生鱗狀腺體。成熟時(shí)4瓣開裂,長2~2.5厘米?;ㄆ?~4月。果期9月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《浙江天目山藥植志》:"種仁:滋潤補(bǔ)養(yǎng);微炒;黃灑送服,治腰痛。鮮根皮煎湯浸洗,治腳痔(腳趾縫濕癢)。鮮外果皮搗取汁擦治皮膚癬癥。"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來源蘿藦科白地牛Cynanchum mooreanum Hemsl.,以根入藥。生境分布江蘇、浙江、安徽、福建、江西、河南、湖北、廣東。功能主治主治腸結(jié)核。用法用量配苦木霜、黃柏、毛冬青根各3錢,水煎服。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Dì Zǐ Wǎn別名大火草、牛耳朵火草(《昆明民間常用草藥》),白葉不翻、小一支箭、白頭翁(《云南中草藥選》)。出處《昆明民間常用草藥》來源為菊科植物鉤毛大丁草的根。秋、冬采挖。洗凈曬干。生境分布生于山坡、林邊、草叢中。原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白堊拼音注音Bái è別名白涂(《說文》),白善土(《別錄》),白土子(《本草衍義》),畫粉(《綱目》)。出處《本經(jīng)》來源為沉積巖類巖石白堊的塊狀物或粉末。原形態(tài)由方解石質(zhì)點(diǎn)和有孔蟲,軟體動(dòng)物和球菌類的方解石質(zhì)碎屑組成。為白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è Tiě Xiàn Jué別名豬鬃草來源藥材基源:為鐵線蕨科植物白堊鐵線蕨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Adiantumgravesii Hance[A.leveillei Christ;A.gravesii Hance v......
  • 《中國藥典》:白頭翁拼音注音Bái Tóu Wēnɡ別名毛姑朵花、老婆子花、老公花英文名RADIX PULSATILLAE來源本品為毛茛科植物白頭翁Pulsatilla chinensis (Bge.) Regel的干燥根。春、秋二季采挖,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