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思茅獐牙菜
《云南思茅中草藥選》
為龍膽科植物粵北獐牙菜的全草。夏、秋采集。曬干。
生于山坡向陽草叢中。分布云南、廣東等地。
直立草本,高20~50厘米。莖單生,四方形,綠色或紫紅色。葉對生,下部葉矩圓狀披針形,上部的披針形,全緣,長1.8~5厘米,寬2~6毫米,先端短尖,基出3脈,無柄。聚傘花序;花柄約與花等長;花萼裂片披針形,略短尖;花冠近白色,4深裂,裂片直立,矩圓狀橢圓形,內(nèi)側(cè)有黑點;雄蕊長約為花冠的1/2,基部合生成一環(huán)。花期7月。
性寒,味苦。
清熱解毒,舒肝健胃,消炎殺菌。治急性黃疸型肝炎,咽喉炎,扁桃體炎,膀胱炎,尿道炎,流感,感冒,瘧疾。
內(nèi)服:煎湯,3~5錢。
CopyRight ©2019-2025 學(xué)門教育網(wǎng) 版權(quán)所有
網(wǎng)站備案/許可證號:魯ICP備19034508號-2
思茅獐牙菜
出處《云南思茅中草藥選》
來源為龍膽科植物粵北獐牙菜的全草。夏、秋采集。曬干。
生境分布生于山坡向陽草叢中。分布云南、廣東等地。
原形態(tài)直立草本,高20~50厘米。莖單生,四方形,綠色或紫紅色。葉對生,下部葉矩圓狀披針形,上部的披針形,全緣,長1.8~5厘米,寬2~6毫米,先端短尖,基出3脈,無柄。聚傘花序;花柄約與花等長;花萼裂片披針形,略短尖;花冠近白色,4深裂,裂片直立,矩圓狀橢圓形,內(nèi)側(cè)有黑點;雄蕊長約為花冠的1/2,基部合生成一環(huán)。花期7月。
性味性寒,味苦。
功能主治清熱解毒,舒肝健胃,消炎殺菌。治急性黃疸型肝炎,咽喉炎,扁桃體炎,膀胱炎,尿道炎,流感,感冒,瘧疾。
用法用量內(nèi)服:煎湯,3~5錢。
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