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福參

   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福參拼音注音Fú Shēn別名

    建參、福建參

    來源

    傘形科當(dāng)歸屬植物福參Angelica morii Hayata,以入藥。秋季采,去須根,刮去粗皮,曬干或蒸熟曬干。

    性味

    辛、微甘,溫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補(bǔ)中益氣。用于脾虛泄瀉,肺虛咳嗽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3~5錢。

    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《中藥大辭典》:福參拼音注音Fú Shēn別名

    建人參(《金御乘方》),建參(《綱目拾遺》),土當(dāng)歸、土人參(《福建中草藥》)。

    出處

    《藥性考》

    來源

    為傘形科植物大齒當(dāng)歸。全年可采,以秋季采較好。除去須根,刮凈粗皮,曬干或蒸熟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林下、林緣及山坡草地。分布江蘇、浙江、安徽、江西、河北、湖北、四川、陜西及東北等地。產(chǎn)于福建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多年生草本,高達(dá)1米,全株光滑。根紡錘形或分枝。莖單生,細(xì)長,近于圓管狀,上部開展呈又狀分枝。葉薄膜質(zhì),具柄,柄長4~18厘米,有鞘;基生葉及莖下部葉寬三角形,二至三回三出式分裂,最終裂片寬卵形至近菱形,長2~5厘米,寬1.5~3厘米,有2~4深刻小裂片,邊緣有缺刻狀圓齒,兩面脈上有糙毛,基部楔形,先端尖銳至長尖;莖上部葉3深裂至淺裂,小裂片披針形至長圓形,先端圓鈍或尖銳。復(fù)傘形花序;總花梗長2~10厘米;總苞片4~5;傘幅6~14,有棱角,內(nèi)角有毛;小總苞片鉆形;花白色,花柄絲線狀,不等長,長4~7毫米;萼齒相等,卵形,尖銳,宿存;花瓣倒卵形,先端內(nèi)折,短而圓鈍;花柱基矮圓錐狀,花柱短,叉開。雙懸果近圓形,長4~5毫米,寬2~3毫米,扁平?;ㄆ?月。

    性狀

    干燥根呈紡錘形成圓錐形,長約8~12厘米。根上部直徑約2~3厘米,外表淡黃棕色或黃灰色,有縱溝紋及少數(shù)橫皺紋;質(zhì)堅硬,折斷面黃白色。

    性味

    《藥性考》:"辛苦甘,溫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治脾胃虛寒泄瀉,虛寒咳嗽。

    《藥性考》:"益氣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3~5錢。

    復(fù)方

    ①治脾胃虛寒泄瀉:㈠福參三至五錢,金櫻子干根五錢,淮山藥三錢,苡米三錢。水煎服。㈡福參五錢,大棗五錢,水煎服。

    ②治虛寒咳嗽:㈠福參五錢,桂圓干五錢。水煎服。㈡福參五錢。早米一盞同炒焦黃,水煎,酌調(diào)冰糖服。(選方出《福建中草藥》)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福參拼音注音Fú Shēn別名

    建人參、建參、土當(dāng)歸、土人參

    英文名Root of Mor Angelica出處

    出自《藥性考》;1.《藥性考》:福參出閩浙,頗似人參,而性味辛熱,虛寒病宜之。多食則喉痛,故知性熱。2.《綱目拾遺》:建參,儼如臺參,中油熟,一種大者,惟不能純透,亦有蘆,無竹節(jié)紋,味亦苦甘,以竹刀剖之,心空不似遼參之堅實(shí)。亦清補(bǔ),患風(fēng)火牙痛,煎湯漱口立愈,則性又帶寒散,或言其性熱者,猶未確也。

    3.《金御乘方》:建人參性熱,獨(dú)不宜于產(chǎn)婦。與遼參形色氣味真相似,但遼參入口回味生津,此則回味稍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傘形科植物福參的根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Angelica morii Hayata.

    采收和儲藏:全年可采,以秋季采較好。除去須根,刮凈粗皮,曬干或蒸熟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山谷、溪溝石縫內(nèi)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浙江、福建、臺灣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多年生草本,高50-100cm。根圓錐形,稍彎曲,長約至10cm,棕褐色。莖直立,少分枝,徑約1cm,光滑無毛?;~和莖生葉均為二至三回羽狀分裂,基生葉葉柄長可達(dá)20cm,葉柄基部膨大成管狀葉鞘,抱莖,前背面有毛;葉片輪廓卵形至卵狀披針形,3裂至3深裂,先端漸尖,基部楔形,邊緣有缺刻狀鋸齒,齒端尖,有緣毛,兩無毛或沿葉脈有短毛;頂部葉簡化成短管狀鞘。復(fù)傘形花序;花序梗長5-10cm,有短柔毛;總苞片1-2,早落;傘輻10-14(-20);小總苞片5-8,線狀披針形,有短毛;小傘形花序有花15-20;花黃白色;萼齒小呀不明顯;花瓣長卵形,無毛;花柱基短圓錐形。果實(shí)長卵形。長4-5mm,寬3-4mm,無毛,背棱線形,側(cè)棱翅產(chǎn)太,棱槽中有油管1,合生面油管2?;ㄆ?-5月,果期5-6月。

    性狀

    性狀鑒別 根呈紡錘形或圓錐形,長8-12cm,上部直徑2-3cm。外表面淡黃棕色或黃灰色,有縱溝紋及少數(shù)橫皺紋。質(zhì)堅硬,折斷面黃白色。具香氣。

    化學(xué)成分

    根含補(bǔ)骨脂素(psoralen),香柑內(nèi)酯(bergapten),對-香豆酸(p-coumaric acid),傘形花內(nèi)酯(umbellif-erone),北美芹素(pteryxin),3(R)-3-已酰氧基-4-千里光酰氧基-3,4-二氫邪蒿素[3(R)-3-acetoxy-4-senecioyloxy-3,4-dihydroseselin)。

    藥理作用

    本品給小白鼠口服或腹腔注射,均可使小白鼠自發(fā)活動減少,給蛙皮下注射,能預(yù)防因注射士的寧引起的驚劂。給麻醉貓、犬作靜脈注射有顯著降壓作用,切斷兩側(cè)迷走神經(jīng),未影響其降壓作用,具在降壓同時出現(xiàn)呼吸興奮現(xiàn)象。對離體蛙心有抑制作用,能使蛙腹直肌收縮,此作用不能完全被箭毒所阻斷[1]。

    性味

    味辛;甘;苦;性溫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溫中益氣。主脾虛泄瀉;虛寒咳嗽;蛇傷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9-15g。外用:適量,搗敷。

    復(fù)方

    ①治脾胃虛寒泄瀉: 一、福參三至五錢,金櫻子干根五錢,淮山藥三錢,苡米三錢。水煎服。二、福參五錢,大棗五錢,水煎服。②治虛寒咳嗽: 一、福參五錢,桂圓干五錢。水煎服。二、福參五錢。早米一盞同炒焦黃,水煎,酌調(diào)冰糖服。(選方出《福建中草藥》)

    各家論述

    《藥性考》:益氣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Cū Zōnɡ Zhú Gēn來源藥材基源:為棕櫚科植物粗棕竹的根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Rhapis robusta Burret采收和儲藏:全年均可采挖,挖出須根,洗凈,曬干。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山坡林下。資源分布:分布于廣西西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ū Fěi Zǐ別名榧子、山榧子、血榧來源粗榧科粗榧屬植物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 Hook. f. 和中國粗榧C. sinensis (Rehd. Et Wils.)Li的種子。秋季采摘,曬干。性味甘、澀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ū Fěi Zhī Yè來源藥材基源:為三尖杉科植物粗榧的枝葉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Cephalotaxus sinensis (Rehd.et Wils.)Li[C.drupacea Sieb.et Zucc.var.sinen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ū Fěi Gēn來源藥材基源:為三尖杉科植物粗榧的根或樹皮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Cephalotaxus sinensis (Rehd.et Wils.)Li[C.drupacea Sieb.et Zucc.var.sinens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ū Máo Tí Gài Jué來源藥材基源:為蹄蓋蕨科植物軟刺蹄蓋蕨的全草或葉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Athyrium strigillosum Moore采收和儲藏:全年均可采收,洗凈,鮮用或曬干。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溝邊草叢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