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蒺藜

    《中國藥典》:蒺藜拼音注音Jí Lí別名

    刺蒺藜、白蒺藜、硬蒺藜

    英文名FRUCTUS TRIBULI來源

    本品為蒺藜科植物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 L. 的干燥成熟果實(shí)。秋季果實(shí)成熟時采割植株,曬干,打下果實(shí),除去雜質(zhì)。

    性狀

    本品由5個分果瓣組成,呈放射狀排列,直徑7~12mm。常裂為單一的分果瓣,分果瓣呈斧狀,長3~6mm;背部黃綠色,隆起,有縱棱及多數(shù)小刺,并有對稱的長刺和短刺各1對,兩側(cè)面粗糙,有網(wǎng)紋,灰白色。質(zhì)堅(jiān)硬。無臭,味苦、辛。

    貯藏

    置干燥處,防霉。

    炮制

    蒺藜除去雜質(zhì)。

    炒蒺藜取凈蒺藜,炒至微黃色,碾去刺即可。

    鹽蒺藜取去刺蒺藜,用鹽水拌勻,悶透,用小火炒至微黃色,取出晾干。

    鑒別

    本品粉末黃綠色。纖維木化,上下層縱橫交錯排列,少數(shù)單個散在,有時纖維束與石細(xì)胞群相連結(jié)。石細(xì)胞長橢圓形或類圓形,成群。種皮細(xì)胞多角形或類方形,直徑約30μm,壁網(wǎng)狀增厚,木化。草酸鈣方晶直徑8~20μm。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歸肝經(jīng)。

    性味

    辛、苦,微溫;有小毒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平肝解郁,活血祛風(fēng),明目,止癢。用于頭痛眩暈,胸脅脹痛,乳閉乳癰,目赤翳障,風(fēng)疹瘙癢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6~9g。

    摘錄《中國藥典》《中藥大辭典》:蒺藜拼音注音Jí Lí別名

    硬蒺藜、蒺骨子、刺蒺藜

    英文名Fructus Tribuli來源

    為蒺藜科植物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 L.的果實(shí)。秋季果實(shí)成熟時,割取全株,曬干,打下果實(shí),除去雜質(zhì)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田野、路旁及河邊草叢。各地均產(chǎn)。主產(chǎn)河南、河北、山東、安徽、江蘇、四川、山西、陜西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一年生匍匐草本,多分枝,全株有柔毛。羽狀復(fù)葉互生或?qū)ι?;小葉5~7對,長橢圓形,長6~15mm,寬2~5mm,基部常偏斜,有托葉?;▎紊谌~腋;萼片5;花瓣5,黃色,早落;雄蕊10,5長5短;子房上位,5室,柱頭5裂?;ㄆ?~7月,果實(shí)8~9月。

    性狀

    果實(shí)由5個分果瓣組成,呈放射狀排列,直徑7~12mm。常裂為單一的分果瓣,分果瓣呈斧狀,長3~6mm;背部黃綠色,隆起,有縱棱及多數(shù)小刺,并有對稱的長刺和短刺各1對。質(zhì)堅(jiān)硬。味苦、辛。

    化學(xué)成分

    含甾體皂甙,其皂甙元為薯蕷皂甙元(diosgenin)、魯期可皂甙元(ruscogenin)、??稍磉霸╤ecogenin)、吉托皂甙元(gitoogenin)等,另含蒺藜甙(tribuloside)、山柰酚-3-蕓香糖甙(kaempferol-3-rutinoside)、紫云英甙(astragalin)、哈爾滿堿(harmine)等。

    性味

    性微溫,味辛、苦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平肝解郁,活血祛風(fēng),明目,止癢。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殘槁蔃拼音注音Cán Gǎo Qiánɡ別名楠木根(《南寧市藥物志》),大疳根(《廣西藥植名錄》)。出處《嶺南采藥錄》來源為樟科植物潺槁樹的根、根皮或樹皮、葉、種子。全年可采。生境分布生于山野疏林或灌叢中。分布廣東、廣西、福......
  • 《中國藥典》:沉香拼音注音Chén Xiānɡ英文名LIGNUM AQUILARIAE RESINATUM來源本品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 (Lour.) Gilg含有樹脂的木材。全年均可采收,割取含樹脂的木材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én Xiānɡ Qǔ出處《飲片新參》來源為沉香等多種藥末和以神曲糊制成的曲劑。性味《飲片新參》:“苦香,溫。“注意《飲片新參》:“陰虛內(nèi)熱者慎用?!肮δ苤髦微佟讹嬈聟ⅰ罚骸袄砥⑽笟?,止痛瀉,消脹滿?!阿凇端巹W(xué)》:“治感冒風(fēng)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è Shì英文名Spiderflower Root出處出自《中國藥植圖鑒》。來源藥材基源:為白花菜科植物白花菜Cleome gynandra L.的根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Cleome gynandra L.[Gynandrops......
  • 來源蘿藦科潮風(fēng)草Cynanchum ascyrifolium (Franch. et Sav.) Matsum.,以根入藥。生境分布東北。功能主治清熱涼血,利尿通淋,解毒療瘡。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