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黃頷蛇

    《中藥大辭典》:黃頷蛇拼音注音Huánɡ Hàn Shé別名

    黃喉蛇(《綱目》),黃長蟲、慈鰻(《生物學通報》(3):1,1958)。

    出處

    《綱目》

    來源

    為游蛇科動物黑眉錦蛇

    生境分布

    多棲于屋內(nèi),以鼠、雀為食,無毒。分布河北至長江流域和西南地區(qū)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全長約1.7米左右,吻鱗寬稍大于高。鼻間鱗寬比高大,長為前額鱗長的1/2。前額鱗與上眼前鱗的縫合線比額鱗的縫合線略長。額鱗的長比兩顱頂鱗間的縫合線短。顱頂鱗的長比吻瑞至額鱗前緣的長度更長。頰鱗上緣橢圓形,長大于高。眼前鱗2~3片,不與額鱗相接。眼后鱗2片。前顳鱗2片。后顳鱗3片。上唇鱗9片。下唇鱗11片。體鱗25~25~19行。腹鱗233~259片,昆下鱗84~111對,頭部褐黃色,從頰鱗至最后兩個上唇鱗的上半部呈黑色橫斑,狀如黑眉。上唇和咽喉部黃色。背部呈橄欖色,有4條黑色縱紋,自頸部向后呈繩梯狀斑紋。體側(cè)前部有縱行的不規(guī)則的黑斑點,后半部漸擴大成黑色縱帶。尾背黃色,尾下及體側(cè)淡黃色。

    性味

    《綱目》:"甘,溫,有小毒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《綱目》:"釀酒或入丸、散,主風癩,頑癬,惡瘡。自死蛇漬汁,涂大疥。煮汁,浸臂腕作痛。燒灰,同豬脂涂風癬漏瘡,婦人妒乳,猘犬咬傷。"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黃頷蛇拼音注音Huánɡ Hàn Shé別名

    黃喉蛇、黃長蟲、慈鰻

    英文名Striped racer出處

    出自《本草綱目》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游蛇科動物黑眉錦蛇除去內(nèi)臟的全體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Elaphe taeniurus Cope

    采收和儲藏:春至秋季捕捉,剖腹,除去內(nèi)臟,盤起,干燥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活于海拔300-3000m的平原,丘陵及山地。以鼠、鳥、蛙等為食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遼寧、河北、山西、陜西、甘肅、江蘇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臺灣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廣東、海南、四川、貴州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黑眉錦蛇,體形較大,全長可達2m以上。頭頸區(qū)分明顯,上唇和咽喉部黃色,背面黃綠、灰綠或棕灰色,體前部背正中具黑色梯狀橫紋,體后黑色縱線延伸至尾末端,眼后具黑色眉紋,腹灰白色,但前端、尾部及體側(cè)為黃色。眶前鱗1(2),其下方常有1-2枚小鱗,眶后鱗2(3);顳鱗2(1、3)+3(4、2、5),上唇鱗4-2-3(3-2-3、5-2-3)式。背鱗25(23)-25(23、21)-19-(17)行,中段9-17行微棱;腹鱗225-267;肛鱗2分,尾下鱗76-122對。

    化學成分

    甲狀腺含甲狀腺單碘酪氨酸脫磺酶(thyroidal monoiodotyrosine deiodinase)。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肝經(jīng)

    性味

    味甘;性溫;小毒

    注意

    《秦嶺巴山天然藥物志》:“凡驚癲癇疾,肝氣不足者忌用?!?/p>功能主治

    祛風;殺蟲;解毒;退翳。主癘風;惡瘡;疥癬;漏瘡;目翳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焙研,5-9g;或浸酒,20-40ml。外用:適量,浸洗或調(diào)涂。

    各家論述

    《綱目》:釀酒或入丸、散,主風癩,頑癬,惡瘡。自死蛇漬汁,涂大疥。煮汁,浸臂腕作痛。燒灰,同豬脂涂風癬漏瘡,婦人缺乳,猘犬咬傷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楮樹根拼音注音Chǔ Shù Gēn別名谷樹子根(《本經(jīng)逢原》),谷木蔃(《生草藥手冊》)。出處《分類草藥性》來源為??浦参飿嫎涞哪鄹蚋?。9~10月采。性味①《重慶草藥》:“味甘,性微寒,無毒?!阿凇稄V西中草藥》:“味微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楮樹白皮拼音注音Chǔ Shù Bái Pí別名谷木皮(《吳普本草》),楮樹皮(《別錄》),谷白皮(《千金方》),楮白皮(《圣濟總錄》),構皮(《草木便方》)。出處《綱目》來源為??浦参飿嫎錁淦さ捻g皮部。性味①《藥性論》:“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楮皮間白汁拼音注音Chǔ Pí Jiān Bái Zhī別名谷枝汁(《近效方》),谷樹汁、五金膠漆(《日華子本草》),構膠、楮樹汁(《綱目》)。出處《本草經(jīng)集注》來源為??浦参飿嫎淝o皮部的乳汁。性味《本草匯言》:“味甘,氣平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楮莖拼音注音Chǔ Jīnɡ出處《別錄》來源為桑種植物構樹的樹枝。功能主治治風疹,目赤腫痛,小便不利。①《別錄》:“主癌疹癢,單煮洗浴。“②《綱目》:“搗濃汁飲半升,治小便不通?!皬头街伪┏嘌弁?,磣澀者:嫩楮枝去葉,放地上火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樗葉拼音注音Chū Yè別名樗木葉(《唐本草》)出處《綱目》來源為苦木科植物臭椿的葉。性味①《唐本草》:“味苦,有毒?!阿凇毒V目》:“苦,溫,有小毒。“功能主治《唐本草》:“主洗瘡疥,風疽。水煮葉汁用之?!罢洝吨兴幋筠o典》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