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山油麻、假芝麻。
藥材基源:為梧桐科植物劍葉山芝麻的根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Helicteres lanceolata DC.
采收和儲藏:冬季采挖根部,洗凈泥沙,切片,曬干。
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山坡草地上或灌叢中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海南、廣東、廣西、云南等地。
劍葉山芝麻 灌木,高1-2m。小枝密被黃褐色星狀短柔毛。葉互生;葉柄長3-9mm,密被星狀柔毛;葉片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,長3.5-7.5cm,寬2-3cm,先端急尖或漸尖,基部鈍,兩面均被黃褐色星狀短柔毛,尤以下面為密,全緣或近先端有數(shù)個小鋸齒?;ù厣蚺懦砷L1-2cm的聚傘花序,腋生;花細(xì)小,長約12mm;萼筒狀,5淺裂,被茸毛;花瓣5,紅紫色,不等大;雌雄蕊柄基部被茸毛;雄蕊10,花藥外向,退化雄蕊5,條狀披針形;子房5室,每室有胚珠約12個。蒴果圓筒狀,長2-2.5cm,寬約8mm,先端具喙,密被長絨毛?;ㄆ?-11月。
1.生物學(xué)特性:喜溫暖濕潤的氣候,以氣溫25-30℃時生長較快,秋后生長緩慢。對土壤要求不嚴(yán),耐旱耐瘠。以疏松、含腐殖豐富的壤土栽培為宜。
2.栽培技術(shù):用種子繁殖。春播在3月下旬至4月下旬,按行距35cm開溝,溝深3-4cm,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(nèi),覆土后稍鎮(zhèn)壓,澆水,保持土壤濕潤,15-20天出苗,當(dāng)苗高20cm左右,按行株距35cm×35cm開穴移栽,每穴栽苗2-3株,栽后壓緊,澆足定根水。
3.定植后,第1年中耕除草3-4次,并結(jié)合追肥。第2年后,每年中耕除草3次,并在春、夏和秋、冬季各追施堆肥或廄肥1次,施肥后進(jìn)行培土。
辛;苦;寒
清熱解毒。主感冒發(fā)熱;咳嗽;麻疹;痢疾;瘧疾
內(nèi)服:煎湯,6-15g。
CopyRight ©2019-2025 學(xué)門教育網(wǎng) 版權(quán)所有
網(wǎng)站備案/許可證號:魯ICP備19034508號-2
山油麻、假芝麻。
來源藥材基源:為梧桐科植物劍葉山芝麻的根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Helicteres lanceolata DC.
采收和儲藏:冬季采挖根部,洗凈泥沙,切片,曬干。
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山坡草地上或灌叢中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海南、廣東、廣西、云南等地。
原形態(tài)劍葉山芝麻 灌木,高1-2m。小枝密被黃褐色星狀短柔毛。葉互生;葉柄長3-9mm,密被星狀柔毛;葉片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,長3.5-7.5cm,寬2-3cm,先端急尖或漸尖,基部鈍,兩面均被黃褐色星狀短柔毛,尤以下面為密,全緣或近先端有數(shù)個小鋸齒?;ù厣蚺懦砷L1-2cm的聚傘花序,腋生;花細(xì)小,長約12mm;萼筒狀,5淺裂,被茸毛;花瓣5,紅紫色,不等大;雌雄蕊柄基部被茸毛;雄蕊10,花藥外向,退化雄蕊5,條狀披針形;子房5室,每室有胚珠約12個。蒴果圓筒狀,長2-2.5cm,寬約8mm,先端具喙,密被長絨毛?;ㄆ?-11月。
栽培1.生物學(xué)特性:喜溫暖濕潤的氣候,以氣溫25-30℃時生長較快,秋后生長緩慢。對土壤要求不嚴(yán),耐旱耐瘠。以疏松、含腐殖豐富的壤土栽培為宜。
2.栽培技術(shù):用種子繁殖。春播在3月下旬至4月下旬,按行距35cm開溝,溝深3-4cm,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(nèi),覆土后稍鎮(zhèn)壓,澆水,保持土壤濕潤,15-20天出苗,當(dāng)苗高20cm左右,按行株距35cm×35cm開穴移栽,每穴栽苗2-3株,栽后壓緊,澆足定根水。
3.定植后,第1年中耕除草3-4次,并結(jié)合追肥。第2年后,每年中耕除草3次,并在春、夏和秋、冬季各追施堆肥或廄肥1次,施肥后進(jìn)行培土。
性味辛;苦;寒
功能主治清熱解毒。主感冒發(fā)熱;咳嗽;麻疹;痢疾;瘧疾
用法用量內(nèi)服:煎湯,6-15g。
摘錄《中華本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