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茄蒂

    《中藥大辭典》:茄蒂拼音注音Qié Dì出處

    《履巉巖本草》

    來源

    為茄科植物宿萼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治腸風(fēng)下血,癰疽腫毒,口瘡,牙痛。

    ①《本草衍義補(bǔ)遺》:"治口瘡。"

    ②《綱目》:"燒灰,治口齒瘡匿。生切,擦癜風(fēng)。"

    ③《嶺南采藥錄》:"治發(fā)背及癰毒初起,用十四至廿一個(gè),水、酒煎服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2~3錢;或燒存性研末。外用:燒存性研末摻或生擦。

    復(fù)方

    ①治腸風(fēng)下血不止:茄蒂,燒存性為末,每服三錢,米飲下。(《履巉巖本萆》)

    ②治風(fēng)蛀牙痛:茄蒂燒灰摻之,或加細(xì)辛末等分,日用之。(《仁存堂經(jīng)驗(yàn)方》)

    ③治對口瘡:鮮茄蒂、鮮何首烏等分煮飲。(《本草經(jīng)疏》)

    ④治癜風(fēng):用茄蒂蘸硫、附末摻之。(《綱目》)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茄蒂拼音注音Qié Dì英文名calyx of Garden Eggplant, Calyx of Eggplant出處

    出自《履巉巖本草》。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茄科植物茄的宿萼

    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Solanum melongena L.

    采收和儲(chǔ)藏:夏、秋季采收,鮮用或曬干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一年生草本至亞灌木,高60-100cm。莖直立、粗壯,上部分枝,綠色或紫色,無南?;蛴惺璐?,全體被星狀柔毛。單葉互生;葉柄長2-4.5cm;葉片卵狀橢圓形,長8-18cm,寬5-11cm,先端鈍尖,基部不相等,葉緣常波狀淺裂,表面暗綠色,兩面具星狀柔毛。能孕花單生,不孕花蝎尾狀與能孕花并出;花萼鐘形,頂端5裂,裂片披針形,具星狀柔毛;花冠紫藍(lán)色,直徑約3cm,裂片三角形,長約1cm;雄蕊5,花絲短,著生于花冠喉部,花藥黃色,分離,先端孔裂;雌蕊1,子房2室,花柱圓球形,柱頭小。漿果長橢圓形、于形或長柱形,溶紫色、淡綠色或黃白色,光滑,基部有宿存萼?;ㄆ?-8月,花后結(jié)實(shí)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涼血;解毒。主腸風(fēng)下血;癰腫;對口瘡;牙痛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6-9g,或研末。外用:適量,研末摻或生擦。

    各家論述

    1.《本草衍義補(bǔ)遺》:治口瘡。

    2.《本草綱目》:燒灰,治口齒瘡NI。生切,擦癜風(fēng)。

    3.《嶺南采藥錄》:治發(fā)背及癰毒初起,用十四至廿一個(gè),水、酒煎服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Cì Sān Jiǎ別名五加皮(《滇南本莩》),白竻根(《生草藥性備要》),白茨根、山五甲(《草木便方》),苦竻蔃(《嶺南采藥錄》),刺三加、苦刺頭(《貴州民間藥物》),三甲皮(《四川中藥志》),土三加皮、三加皮(《廣西藥植名錄》)......
  • 《中國藥典》:刺五加英文名RADIX ET CAULIS ACANTHOPANACIS SENTICOSI來源本品為五加科植物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 (Rupr. et Maxim.) Harms 的干燥、根及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刺人參拼音注音Cì Rén Shēn別名刺參、東北刺人參來源五加科刺人參屬植物刺人參Echinopanax elatus Nakai,以根及根狀莖入藥。春季采,曬干。性味甘,溫。功能主治滋補(bǔ)強(qiáng)壯,解熱,鎮(zhèn)咳,調(diào)整血壓。用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Nán Shé Ténɡ別名爬山虎(《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》)出處《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》來源為衛(wèi)矛科植物刺南蛇藤的根、果實(shí)或莖。春、秋割取地上莖,曬干。生境分布生于林下,河邊、石坡上。分布遼寧、吉林、黑龍江、河北、山東、浙江等地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刺參拼音注音Cì Shēn別名刺仙茅、川參來源川續(xù)斷科刺參屬植物大花刺參Morina bulleyana Forr.,以根入藥。秋冬采集,切片曬干或鮮用。除前種外,尚有細(xì)葉刺參Morina delavayi Franch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