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雞蹼

    拼音注音Jī Pǔ別名

    珍珠草、一包針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水龍骨科植物廣葉星蕨的全草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Microsorium steerei(Harr.)Ching[Polypodium steerei Harr.]

    采收和儲藏:全年均可采收,洗凈,鮮用或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林下陰濕地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臺灣、廣西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植株高20-40cm。根莖短,粗8-12mm,被深褐色、披針形有網(wǎng)眼的鱗片,全緣或有細齒。葉片長橢圓形,長20-40cm,寬4-8cm,全緣;中脈在背面突起,葉脈不明顯,側脈細而明顯。孢子囊群小,圓形,散生于葉片背面的基部以上四分之三處。

    性味

    苦;甘;微寒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熱利濕;消腫止痛。主小便不利;熱淋;砂淋;白濁;風濕骨痛;跌打損傷;小兒疳積;脾臟腫大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服:煎湯:6-15g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白飯樹根拼音注音Bái Fàn Shù Gēn別名薏米蘊(《嶺南采藥錄》),魚眼報(《南寧市藥物志》)。出處《南寧市藥物志》來源為大戟料植物白飯樹的根,隨時可采,洗凈,切片,曬干。原形態(tài)植物形態(tài)詳“白飯樹葉“條?;瘜W成分樹皮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Fàn Dòu別名云藊豆、四季豆、龍爪豆(《植物名實圖考》),唐豇、隱元豆(《植物學大辭典》),云豆、六月鮮、龍骨豆、二生豆、三生豆、唐豆(《中國主要植物圖說·豆科》),白豆、粉豆(《陸川本草》)。出處《陸川本草》來源為豆科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白首烏拼音注音Bái Shǒu Wū別名山東何首烏、泰山何首烏來源為蘿藦科牛皮消屬植物戟葉牛皮消Cynanchum bungei Decne.,以塊根入藥。4~5月或10~11月菜塊根,曬干。性味苦、甘、澀,微溫。功能主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白馬陰莖拼音注音Bái Mǎ Yīn Jīnɡ別名白馬莖(《本經(jīng)》)。出處《綱目》來源為馬科動物馬的雄性外生殖器。原形態(tài)動物形態(tài)詳“馬肉“條。炮制《雷公炮炙論》:“(白馬莖),臨用時以銅刀劈破作七片,將生羊血拌蒸半日,出曬干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白馬骨拼音注音Bái Mǎ Gǔ別名六月雪、路邊金(《寧鄉(xiāng)縣志》),滿天星((陽春縣志》),路邊雞(《草木便方》),六月冷、曲節(jié)草(《嶺南采藥錄》),路邊荊、魚骨刺、光骨刺、過路黃荊(《中醫(yī)藥實驗研究》),硬骨柴(《江西民間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