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雞血李

    《中藥大辭典》:雞血李拼音注音Jī Xuè Lǐ出處

    《分類草藥性》

    來源

    為薔薇科植物杏李。夏、秋采集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長于路旁、房屋周圍及低山地區(qū)。全國各地均有栽培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杏李。又名:紅李、秋根子。

    落葉喬木。樹形尖塔狀,枝直上,幼時光滑。單葉互生;葉片長橢圓狀披針形,長7~10厘米,先端漸尖,邊緣有鈍齒,平滑無毛,上面淡綠色,下面具網脈;葉柄短,上有2~4個腺體?;▎紊?朵簇生,有短花梗,花白色,徑2~2.5厘米;萼片5;花瓣5;雄蕊無數;雌蕊1,花柱長。核果近圓形,略扁,直徑3~5厘米,紫紅色,縫痕頗深,果梗較短,果肉紅褐色,亦有帶黃色者,核小而粗糙,半倒形與果肉緊貼。花期4月。果期8月。

    性味

    苦,寒。

    ①《四川中藥志》:"性寒,味甘微苦,無毒。"

    ②《重慶草藥》:"味苦,性子,無毒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行氣活血。治跌打損傷,瘓血作痛,吐血,白濁。

    ①《分類草藥性》:"散血,消氣。治跌打,血氣痛,男子吐血。"

    ②《民間常用草藥匯編》:"治消渴,心煩,吐血,赤白帶下,小兒暴熱。"

    ③《四川中藥志》:"治腳氣,奔豚氣,熱毒,煩躁。"

    ④《重慶草藥》:"調經,治血崩。"

    ⑤《貴州草藥》:"和血通經,利水通淋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服:煎湯,1~2兩。外用:搗敷。

    復方

    ①治經閉:雞血李根五錢,小血藤、吳萸各三錢,木通、大血藤、桐子根、面根藤各二錢,生美一錢。煨水服。

    ②治吐血:雞血李根二兩,煨水服。

    ③治白濁:雞血李根二兩,木賊一兩。煨水服。

    ④治水腫:雞血李葉二兩,車前草一兩。煨水服。

    ⑤治刀傷:雞血李葉適量,搗絨敷傷口。(選方出《貴州草藥》)

    備注

    本植物的種子,在四川稱"大李仁",作李仁使用。詳"李核仁"條。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雞血李拼音注音Jī Xuè Lǐ別名

    杏李、紅李、秋根李、玉皇李

    英文名root or leaf of Apricot plum出處

    出自《分類草藥性》。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薔薇科植物杏李的根或葉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Prunus simonii Carr[Persica simonii Decaisne]

    采收和儲藏:秋季采挖根,夏季采葉,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多為人工栽培的果樹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我國華北地區(qū)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杏李 喬木高5-8m。樹冠金字塔形,直立分枝;老枝紫紅色;樹皮常有裂痕;小枝淺紅色,粗壯,節(jié)間短,無毛。葉互生;葉片長1-1.3cm,通常在先端兩側各有1-2個腺體;托葉膜質,線形,邊緣有腺,早落;葉片長圓倒卵形或長圓披針形,長7-10cm,寬3-5cm,先端急尖或漸尖,基部楔形或寬楔形,邊緣有細密圓鈍鋸齒,兩面無毛;側脈直出呈弧形,基部與主脈呈銳角?;▋尚裕换?-3朵簇生,花梗無毛;花直徑1.5-2cm;萼筒鐘狀,萼片5,長圓形,邊緣有腺細齒;花瓣白色,先端圓鈍,基部有爪,著生在萼筒邊緣;雄蕊多數,花絲長短不等,排成2輪;雌蕊1,心皮無毛。核果扁球形,直徑3-6cm,紅色,果肉淡黃色,有濃香味,粘核;核小,扁球形,有縱溝?;ㄆ?-7月。

    性狀

    葉大多皺縮卷曲,有的破碎,完整葉片呈長橢圓狀披針形,長7-10cm,寬2-3cm,先端漸尖或急尖,基部楔形或寬楔形,邊緣有鈍齒。上面灰綠色,主脈、側脈明顯下陷,下面暗綠色,中脈、側脈不明顯突起,側脈弧形,與主脈呈銳角,葉柄短而粗,有2-4腺體,托葉膜質,線形,質脆。

    歸經

    心;肝經

    性味

    苦;寒;無毒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熱除煩,利水通淋,止血。主消渴,心煩,白濁,水腫,吐血,崩漏,跌打損傷,瘀血作痛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服:煎湯,9-60g。外用:適量,搗敷。

    各家論述

    1.《分類草藥性》:散血,消氣。治跌打,血氣痛,男子吐血。

    2.《民間常用草藥匯編》:治消渴,心煩,吐血,赤白帶下,小兒暴熱。

    3.《四川中藥志》:治腳氣,奔豚氣,熱毒,煩躁。

    4.《重慶草藥》:調經,治血崩。

    5.《貴州草藥》:和皿通經,利水通淋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Chūn Shā Huā別名砂仁花(《中國醫(yī)學大辭典》)出處《飲片新參》來源為姜科植物陽春砂的花朵及花序梗。性狀干燥的花朵及花序梗,全體呈淡紫色,花朵細軟而小;花序梗長20~30厘米,有節(jié);切段者長2厘米。稍有香氣。性味《中國醫(yī)學大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ūn Huā Mù出處《陸川本草》來源為薔薇科植物車輪梅的枝葉或根。全年可采。生境分布生于山地林間戒溪邊灌木叢中。分布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南、貴州、云南、福建、廣東、廣西、臺灣等地。原形態(tài)車輪梅,又名:春花、石斑木、雷公樹、鑿角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春花胡枝子拼音注音Chūn Huā Hú Zhī Zǐ出處《全展選編·外科》來源為豆科植物春花胡枝子的全草。生境分布生于山地、溪谷邊灌叢中。分布福建、浙江等地。原形態(tài)直立灌木。枝條疏被長絨毛。3出復葉,互生;小葉橢圓形或卵狀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曾青拼音注音Cénɡ Qīnɡ別名樸青(《石藥爾雅》),層青(《造化指南》)。出處《本經》來源為碳酸鹽類礦物藍銅礦的礦石成層狀者。原形態(tài)礦物形態(tài)詳“扁青“條。炮制《雷公炮炙論》:“凡使曾青,勿用夾石及銅青,若修事一兩,要紫背......
  • 來源為錦葵科木槿屬植物木槿Hibiscus syriacus L.的果實。秋季采摘成熟果實曬干。性味甘,平。功能主治清肺化痰,解毒止痛。用于痰喘咳嗽,神經性頭痛;外用治黃水瘡。用法用量3~5錢;外用適量,燒灰存性,麻油調搽患處。摘錄《全國中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