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南方露珠草

    拼音注音Nán Fānɡ Lù Zhū Cǎo別名

    拐子菜、辣椒七、白辣蓼草、假蛇床子、白洋漆藥、野牛夕、紅節(jié)草

    英文名all-grass of South Circaea出處

    始載于《中國高等植物圖鑒》。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柳葉菜科植物南方露珠草的全草或根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Circaea mollis sieb et Zucc[C. coreana Levl.]

    采收和儲藏:夏、秋季采收全草,鮮用或暗無天日干。秋季挖根,除去地上部分,洗凈泥土,鮮用或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1000-2400m的山坡林下陰濕處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東北、西南及河北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臺灣、湖北、湖南廣東、海南、廣西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多年生草本,高40-60cm。莖密被彎曲短柔毛。葉對生;葉柄長1-2cm,具短彎曲柔毛;葉片狹卵形至橢圓狀披針形,長4-12cm,寬2-4.5cm,被疏短曲柔毛,先端漸尖,基部楔形,稀為圓形,邊緣有疏鋸齒,被短彎曲柔毛??偁钏幮蝽斏蛞干?,花序軸被彎曲柔毛或近無毛;苞片小;藥兩性;萼筒卵形,先端裂片2;花瓣2,倒卵形,長約花萼裂片的一半,先端凹缺;雄蕊2;子房下位,2室。果實堅果狀,倒卵狀球形,長3-3.5mm,直徑約3mm,具4縱溝,外被鉤狀毛;果柄被短柔毛或近無毛,稍長于果實或近等長?;ㄆ?-9月,果期9-11月。

    性味

    味辛;苦;性平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祛風除濕;活血消腫;清熱解毒。主風濕痹痛;跌打瘀腫;乳癰;瘰疬;瘡腫;無名腫毒;毒蛇咬傷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3-9g;或絞汁。外用:適量,搗敷。

    各家論述

    《新華本草綱要》:全草:有祛風濕,止痛功能。外敷無名腫毒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白楊樹根皮拼音注音Bái Yánɡ Shù Gēn Pí別名白楊皮(《分類草藥性》)。出處《四川中藥志》來源為楊柳科植物山楊的根皮。春季采挖。原形態(tài)植物形態(tài)詳“白楊樹皮“條。性味苦,平。①《分類草藥性》:“性澀,微苦。“②《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白楊樹皮拼音注音Bái Yánɡ Shù Pí別名白楊皮(《梅師集驗方》)。出處《唐本草》來源為楊柳科植物山楊的樹皮。生境分布生于山坡。分布黑龍江、吉林、遼寧、內(nèi)蒙古、河北、山西、河南、陜西、四川等地。原形態(tài)山楊,又名:大葉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白松塔拼音注音Bái Sōnɡ Tǎ別名松塔、松球、松果、槨樹核桃(《山西中草藥》)。出處《山西中草藥》來源為松科植物白皮松的球果。春、秋采收,曬干。生境分布生于山地林區(qū),喜光。分布于山西、河南、陜西、甘肅、四川北部和湖北西......
  • 《中國藥典》:白果拼音注音Bái Guǒ別名白果仁英文名SEMEN GINKGO來源本品為銀杏科植物銀杏(白果樹、公孫樹)Ginkgo biloba L.的干燥成熟種子。秋季種子成熟時采收,除去肉質(zhì)外種皮,洗凈,稍蒸或略煮后,烘干。性狀本品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白果葉拼音注音Bái Guǒ Yè出處《品匯精要》來源為銀杏科植物銀杏的葉片。性狀干燥葉片,大多折疊或已破碎,完整者呈扇形。上緣有不規(guī)則波狀缺刻,有時中間凹入,基部楔形,葉脈為射出數(shù)回二分又平行脈,細而密,光滑無毛,易縱向撕......